01.說起來這應該是個有味道、出美景的季節,桃花盛開、木棉花綻放、紅白紫荊花相映成趣……到處飄散著香氣與由這香氣帶來的美麗心情。而這也被定義成一個為這一年布局的季節——“一年之計在于春”,仿佛不抓住這中間的任何一天一秒都是對她的不忠,于是,我看到早上這個城市的地鐵站被來不及吃早餐的人們圍得緊緊密密;中午寫字樓周圍的大小飯館被寫字樓里前來排隊吃飯的人們占據整個空間;晚上通往家的快速公交一輛接著一輛從面前駛過,卻仍然有很多人因為擠不上去而抱怨連連。緊挨著站立在車廂的人盯著窗外的街燈目不轉睛,神情呆滯,坐在座位上的人們死死盯住泛著藍光的手機屏幕,始終沒有抬頭環顧周圍和他們有過一面之緣的人。
這是一個要求效率的時間與空間的重合點,大概每一個人都不想在天亮之前被落下,因此拼著所有的力氣往上爬。人應該追求更好更高的目標,這無可厚非,或許還要大肆贊賞,畢竟,“天天向上”的口號已經耳熟能祥。但是,連刷朋友圈都要忙著趕上最后一波潮流時,不妨抬起頭望望窗外早已掩不住的春色,不下揚州,也該出去走走。
一眾朋友忙著糾結A4腰的時候,我摸了摸自己軟綿綿的肚子,嗯,是有些餓了呢,吃什么好呢?
02.一直怕自己走得太匆忙,來不及讀那些在書單里躺了好久的書,所以不斷提醒自己,有些事情適可而止,也該抽出時間來看看那些經典了。與其淹沒在毫無頭緒的奔波中,不如靜下來沉淀一下繁雜的思緒,對雜亂的狀態進行梳理,緩一緩再啟程未嘗不好。
周末終于“強迫”自己安靜下來,圖書館找了個空閑位子讀了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也只有那時,才真正找到了屬于心身平衡的感覺。這時候,整個人都是平和的。除了很強烈地對作者所描述生活與現象的想象與“偷窺”感,還有和作者、書中的人對話的感覺,你會覺得此刻正對于書中描述的那個場景身臨其境。劉瑜說她常常出入于學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館,在那里批閱學生論文、翻閱書籍、寫寫文章,那個時候,我腦海里便展現出一家矗立在喧鬧街市的角落里的咖啡館,外表其貌不揚,但是內里打著黃色溫暖的光,客人雖多,但并不擁擠吵嚷,穿戴整潔的服務生穿梭其間,每個人都在《Lady》輕柔舒緩的調調里沉迷于當下之情之境,不慌不忙,不聲張不沮喪,任憑窗外車水馬龍。靠近窗戶的一位女士手捧厚厚的政治哲學,不為其他一切所動,專注于眼前的書頁,她的桌上一杯還冒著熱氣的咖啡祛除了門外霧氣升騰的寒。
你看,這就是我根據所看到的她的描述,而盡情想象她所經歷的那一幕。是不是多了幾分樂趣?而書大概也是不分好壞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普羅大眾一致認為應該被奉為經典的不一定任何人都該如此認為,找到真正貼合自己胃口、不會被催眠的那本書就對了。而我也覺得,閱讀本身并不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作為一種消遣方式也好、一種學習機會也罷,一眼看上去被迷住了,你就選對了。
03.人還是真的需要一些精神支柱才能在紛繁的每日里奮斗拼搏,即使單槍匹馬,即使形單影只,有了這些精神支柱,便頓覺自信滿滿,會從心底里意識到幸福本身的存在。而這個精神支柱,可以是父母千里之外的牽掛、可以是兄弟姐妹相互的關心、也可以是情侶間相見歡喜分開想念的日常、還可以是你喜歡的歌手又發了新專輯……一切能讓你前一秒灰心喪氣后一秒便如打了雞血般充滿斗志的,我以為都可以稱作精神支柱。
而對于精神支柱所帶來的正能量的感恩也要及時表達,就像有了靈感一定要及時記下來,否則下一刻就不見了一樣,趁有這份心、有這個想法,拖延就顯得不可原諒了。離家在外六年,每次因為背井離鄉不能和親近、熟悉的人享受很多個歡愉片段,受了委屈不能無所顧忌的發泄,有了小小成績不能面對面和親人朋友分享,很多個應該和他們在場分享的時刻都獨身一人時,挫敗感和失落感便一起涌來。但幸好,我擁有很多個如前所說的精神支柱,父母親人的一通電話、朋友的電話微信消息、不可辜負的美食、我喜歡的歌曲、書籍、電影等等,無一不讓我很快從低落中走出來,瞬時破涕為笑,這世間有那么多值得開心的事,為何要讓這些不那么美好的瞬間破壞呢?不值!
而也正因了這些精神支柱,“離家在外就好好拼搏。”才能理直氣壯的成為我多年來堅守的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