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請關注公眾號“是夏也呀”)
你害怕寫文章嗎?
最近你寫文章是什么時候?
寫或不寫,對你的生活有影響嗎?
我曾經是個害怕寫文章的人,認為一件事幾句話就可以說完了,要寫出一篇文章太難了。于是,我一直在逃避寫文字。直到開始做自媒體,才逼著自己嘗試寫字數多一點的文章。
通過近期實踐,發現寫文章也沒有這么可怕,還能通過寫作發現不少新點子。隨著寫的次數多了,對寫作的恐懼也逐漸消失。
對于害怕寫文章的人,如何開始寫作之路,我有一些想法與你分享。
01. 為什么會害怕寫文章
想要破解寫作之路,先要了解下為什么我們會害怕寫文章。心里害怕一件事,深層原因是覺得自己無法做到。但是這一種無法做到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更多原因是你從沒做過或者很少去做,它在你的舒適區以外,所以會害怕。
在寫作這件事上也一樣,害怕寫文章是因為很少去寫。對于有心寫作,又很少下筆的人來說,以下四方面是阻止我們走上寫作道路的原因:
一是自我要求高,導致無法動筆。抱著寫出大作的心態,打開電腦,新建個文檔。文章怎么起名字才好呢?開頭如何才能吸引人呢?什么樣的故事才足夠新穎呢?文章結構怎么安排呢?
由于還是新手,這里面的任何一個問題都能把你問倒了。很可能,你在起名字的問題上就已經糾結了半小時,寫作的興致早就消失殆盡了。
二是不知道寫什么。我在某平臺上發了個帖子,號召大家可以多多寫作,讓自己獲得多層次進步。很多人的留言就是,不知道寫什么。這也是我曾經遇到的問題。
看到很多自媒體人堅持日更,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主題可寫,還能寫得有趣又有料,只有羨慕的份兒。而自己和他們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怎么就沒什么可以寫的呢。
三是思路不清晰,寫了幾句就寫不下去了。有時候,我們雄心壯志,準備開始寫自己的文章了。好不容易起了個滿意的標題,也用寫故事的方法寫好了開篇,但是接下來要寫什么啊?不知道。
一個美好的開始就這樣戛然而止。實在不知道接下去可以寫什么,可能這篇文章就廢了,堅強一點的,就想辦法東湊湊、西湊湊,先努力完成自己的一篇處女作,但是信心也會大受打擊。
四是寫了沒有人看,動力不足。(這句話好像說的是我~)公開發布的東西,心底里當然希望能有多一些讀者,讓這篇文章發光發熱。但現實很殘酷,可能你寫的文章,幾個月過去了,也才有個位數的閱讀量。
這種情況挺讓人難受的,次數多了,你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寫作水平,覺得自己不是吃這碗飯的人,自然就不想再寫文章了。
以上四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影響我們開始寫作的原因,要一一破解他們,需要回到“寫作”這兩個字。
02. 認識“寫作”
戲劇家易卜生說,寫作即是坐下來判斷自己。所有的寫作,都與你自己相關,與你的思想、情緒、好惡、狀態、當下那一刻緊密相連。
這樣來看,寫作與其他藝術一樣,是一種遺憾的藝術,因為它也是一次性的。面對同樣的話題,你每次寫出的語句可能都不一樣。這就是為什么當我們回看以前寫下來的文字,會很驚訝為什么當時自己可以寫出這樣的話來,現在自己都寫不出來。
每一次的文字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美妙反應,你無法寫出和以前一樣的語言,但是你可以寫出另一段智慧之語。
說到寫作,它可以是一個很私密的事情,也可以是社會發展的強力推動。它可大可小,有浩瀚如宇宙的壯闊,也有溫婉如細沙的柔情。
當你開始寫作,第一件事就是要開始觀察你的生活。原本粗糙、無所謂的態度,讓我們錯過了很多精彩細節。觀察生活,進而記錄生活,是對生活的一種回歸和崇敬。你會發現,一切的深刻,都在生活細節里顯現。
寫作最吸引我的點在于,每次寫文章時,總是能看到自己的新面向。沒有寫作的話,可能我很難主動去認識到自己有這些想法和情緒。借助文字,那些隱藏的東西自己跑出來與我見面了,每次都能帶給我驚喜與震撼。
開始寫作的時候,你會發現寫作與思考是緊密相連的。寫作是一種邏輯性活動,即使你放飛自己,自由去寫任何語言,都與內在的邏輯分不開。所以,寫作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梳理方式。寫著寫著,會突然蹦出以前沒有想到過的觀點。寫作,就像是一個人的頭腦風暴,這種風暴存在于你的內在,你只要享受這種風暴帶來的爽感。
因為自媒體的興起,很多人也走上了寫作變現的道路。雖然有很多課程在教授各種爆文套路,但說到底,寫作始終離不開它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關于你自己。你寫的文章,透露出的是你個人的習性與傾向。寫作路上,最重要的還是展示真實的你,吸引與你同頻的人。
03.5個技巧助你開啟寫作之路
?對于害怕寫作的人,要開始寫作之路,首先要正確看待害怕這種情緒。它只是你走出舒適區的反彈,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始寫,行動會是解決一切的良藥。
以下5個小技巧,讓你輕松走上寫作之路:
一是現在開始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可以理解為有什么寫什么,簡單粗暴的話就是“亂寫”。這種方式最好采用手寫,感受手寫文字的質感,領略筆下文字自動生長的愉悅。
沒有思考,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期待,順著自己的手和筆,自如流露文字。自由寫作是一種心理自助方式,也可以很大程度治愈你的寫作恐懼癥。
二是忘記“要寫的好”。
放下“作家”、“爆文”、“十萬+”這些字眼吧,帶著幸福的心境開始寫作。不管寫的是什么,都是自己當下的真實反映,是你生命當中的珍貴記錄。好不好的標準因人而異,一個普世的標準是,能否擊中人心。
如果你在遵循自己的真實寫作,你的所感和境遇必定也是某些人感同身受的。所以,不需要擔心這些評判,只管表達你的真實。
三是觀察生活,抓住細節。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想寫什么,日常生活就是你巨大的資源庫。一次烹飪,一次出游,一次交談,一次情緒浮動,你仔細留意的話,都能發現他們有巨大的寫作空間。
你可以用文字魔法寫出每個細節,還原你的狀態和事情經過,寫出你的感受和體驗。寫下來,你會發現生活的樂趣,對細節的探究會更加入迷。
四是找到合適的平臺。
在自由寫作的這些日子,我發現不同平臺有不一樣的特性。要想你的文章能被更多人看到,可以先嘗試在多平臺發文,根據效果再決定深耕的平臺。
不過,可能一段時間后,多個平臺都沒有太好的反響。這時候,可以把各個平臺當作“人”來看待,把平臺的特征放在人身上,你會更想與誰做朋友呢?然后選擇幾個朋友,深入了解它們的機制,靜靜等待好結果。
五是建立寫作習慣。
作家果戈理說,寫作的人像畫家不應該停止畫筆一樣,也是不應該停止筆頭的。隨便他寫什么,必須每天寫,要緊的是叫手學會完全服從思想。
這句話足以看出定期寫作的重要性。
寫作是一門手藝,也遵循熟能生巧的規律。如果你害怕寫作,愿意用行動治愈恐懼,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寫作時間。常見的有晨間寫作、睡前總結。
還有一種方式,是充分利用各種碎片化時間,隨手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干活一小時累了,這時候可以拿起手機,在備忘錄里記錄下自己當下的狀態,寫的多了,自然也能寫的好了。
這是一種隨手記錄,隨手生活的狀態。不需要一大片的空閑時間,讓寫作融入到生活里,寫作的壓力自然就降低了。
寫作習慣的節奏,要根據自己的日常狀況安排,以自己為中心,選擇合適的方式與時間進行,以免無法堅持,打擊信心。
---
在個人品牌崛起的時代,寫作的重要性被大大強化,能寫會說成為優秀人才的標配。不管我們是不是想趕上這一趟個人IP的列車,我們不應該放棄寫作。因為寫作帶給你的,會是讓你意想不到的禮物。
在寫作路上,你可能會遇到真實的自己,可能踏入更大的朋友圈,可能開拓新的職業發展,可能成為自己都不曾想過的人。
這一切,僅僅由“寫作”二字開啟。不管你是否熱愛寫作,不管你的日常是否需要寫作,不管你的未來有沒有寫作,“寫作”這兩個字都是你不能拋下的。
因為它是你的代言人,它是你表達的最佳利器。上車吧,現在門還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