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許多煩惱很多是來源于認為自己一直是為他人而活,為他人在付出,而似乎忘記了自己。現在很多的心靈雞湯和心理疏導都在倡導讓我們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啊什么的,其實這句話沒有錯,但是這讓很多人又陷入一個誤區,只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無限制的去追求自由,而忘記了我們每個人同時也有社會人這個身份,我們是需要對身邊陌生人無限的負責的,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需要在規則內實現最大化的自由才是。
而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利他之事,我們看似的利他最終都是利己。當然這需要我們深刻的思考。
我一般不提到佛學的,但是當我們愿意去了解三世因果的時候,我們生命中的很多煩惱與苦悶都會迎刃而解,你就真的能理解了我說的這句話,這個世界是不存在利他這件事情的。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人類智慧的有限性,人們往往對于自己眼睛看不到的事情,是習慣性的采取否定,甚至連了解都不愿意了解的,這也就是人類天性里所說的傲慢了。(當然,我說這個天性也不準確,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自性都是圓滿的,只不過我們迷失了)。
我們就說說兒女,很多人都認為我們這一輩子都是為了兒女而活,其實中國有句古話:兒女如眉毛。你想想眉毛在整張臉呢,其實沒啥用,但是沒了呢,臉就不好看。兒女其實也就是這么回事。另外兒女與父母的關系用佛學的道理來理解就更簡單了,無非就是來討債和還債,這也就是你欠錢還人家天經地義,而這個債還了也就了了,再輪回也就沒有了糾纏。而你毫無怨言的生活,結下都是善緣,再世為人,也就相對更加順利。當然更好的是能了脫生死,但這是需要真修行的。而不是讀個經念個咒找個大師加持(當然還得真的大師)就行的。那都是癡人說夢。當然,種個佛的種子下去也是好事。
所以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這就是緣分。
說到緣分,人們還有個習慣性的想法,就是緣分是個褒義詞,其實緣分是個中性詞,緣分也分好緣分和壞緣分。你看人類多么愚蠢。而緣分也是個客觀規律,好緣分也好,壞緣分也罷不會因為你喜歡好的緣分,就只讓你遇到好的緣分,所以其實中國古人講的認命,其實不是什么消極生命觀,它同樣是個中性詞,是讓我們認清真相,接受真相,并積極地生活。而佛學其實也不神秘,就是教給我們真正的宇宙人生的真理,就讓我們在吃喝拉撒睡的日常生活中,按照宇宙人生的規律做就好了,就這么簡單。
所以那些把佛神化了的,都是扯淡,當你明白了這些道理,并且按照這些道理去做事做人,你就真的體會到什么叫真正的自由與無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