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一般說的是戀人之間。在我看來,也同樣適用于父母和子女。
這個感慨源于今晚做貓王國演講決賽評委。因為之前也一直作為作業的點評老師與這些孩子斷斷續續接觸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了解來源于觀察,也完全不了解孩子們家庭的實際情況,只是將所見與決賽場上孩子們的表現聯系起來,很粗淺也很草率,但也客觀真實。
好的家長要做的應當是陪伴與帶領是陪伴與帶領的
所有三十幾個孩子當中,來自杭州的YR是最自信。決賽中全程英文演講、現場大秀舞技贏得一片贊美。幾個評委分別都認定她是年齡組的冠軍。而我知道的是,從訓練營開始,她的媽媽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每一天的作業都是母女倆共同完成,即使很多時候媽媽沒有發聲。每天的作業都認真練習、仔細完成,即使作業的難易程度低于自身的能力現狀也絕不應付。最關鍵的,整個訓練營對YR更像是放松,每天都能聽到她充滿熱情的完成當天的作業。每天點評作業的時候就在感慨,這樣的努力、加上父母的支持與陪伴,冠軍不是她還能有誰。
與YR對應的是小一歲的YL。決賽的時候他的主題是family,自稱老爸是個boss、老媽全職在家。可是很奇怪,很少能在他的作業中感受到他父母的存在,極偶爾一些難度比較大的英文朗讀作業會有父母的聲音出現(發音語調還不如小朋友)。YL小朋友英文非常棒,作業提交很及時但是總體質量不高,很像是只是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作業,極少感受的到他的預習或者提前準備。總之就是家長的要求非常高但又不能對孩子做出鼓勵與陪伴,也因此不能發揮出個人的優勢,做作業對于他可能只是一項要求而不是非常有樂趣的事情。
也在意料之中,演講完成的非常一般,一如平時的作業。
家長的精力和心思要放在孩子身上才能真正產生價值,而放在孩子身上的精力不能僅限于孩子哭了以后。最深刻的印象是MX的家長。小朋友早早的錄好了決賽視頻,但爸媽就是一直沒有提交作業到指定渠道;周五開始星球的伙伴就在聯系各位家長調試設備做現場直播的準備,結果小朋友的爸媽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沒有參與。結果決賽現場,直播網絡上聯系不到、錄制的參賽視頻又沒有提前提交,不得已只能被取消參賽資格。沒想到過了一會家長又在決賽群里申請說說寶寶因為沒能參加比賽,在家里哭的非常傷心。主持人網開一面說那就請請小朋友做壓軸演講吧。結果小朋友家長居然追問了一句:“直播在哪里進行”
這…所謂對孩子的關心,只在哭的時候才存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