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養個娃嗎? 放!輕!松!”
珊媽的第5篇不嚴肅讀書報告
你會不會也覺得,小娃這種生物,真是很難理解啊!
他們時而高冷,時而熱情,時而大笑,時而哭鬧……面對這種“迷之生物”,你真的“會”和孩子相處嗎?方式、方法正確嗎?
讀過《游戲力》,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許多問題明明可以用笑聲解決,為什么一定要鬧到家長生氣、孩子哭鬧、兩敗俱傷呢?
一點游戲力,卻是改善親子關系的大魔法。
那么珊媽經典帶讀系列的第二本書,我們來讀讀《游戲力》。
(美)勞倫斯·科恩
軍事誼文出版社
一、什么是游戲力?
游戲力是家長用各種游戲的方式改善親子關系,在笑聲中化解矛盾的的力量。
游戲力低的家長,總是用“說教”的方式管教孩子,后果自然是激化矛盾。游戲力高的家長,會真正地尊重孩子,用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
其實很好理解,你更愿意聽一個天天罵人的上司的話,還是一位值得尊敬、愛戴的導師的話呢?親子關系也是如此,孩子喜歡一個人,ta的話才更容易被“聽進去”。
二、為什么需要游戲力?
游戲對孩子們來說,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科恩博士認為,游戲至少有三重意義:
1. 游戲是孩子重要的學習途徑。
2. 游戲能滿足孩子對親密情感聯結的需求。
3. 游戲可以療愈情感創傷。
不過呢,游戲力可不只是游戲,它能夠通過三種途徑,幫家長們用更感性的方式來親子互動。
第一種是聯結橋。
科恩博士認為,游戲力的第一個作用是強化親子間的聯結。
他通過一個比喻來解釋:孩子不斷需要關愛和照顧,就像一個杯子,需要不斷地蓄水。
被愛心、關注和安全感蓄滿杯子的孩子,會變得自信、開朗、充滿活力。
有的時候,親子的聯結會斷裂;有的時候,杯子會漏水。當孩子變得孤僻、暴躁的時候,其實是在向家長發出信號:我的杯子空了,快給我蓄水吧!蓄水的方式,則是通過游戲。
舉個栗子:
有一天我跑完工地回家(真的是工地哦,珊媽的工作可要帶安全帽、爬基坑的),一身汗、一身土,活像個兵馬俑。
可是珊妹看到我回來就纏上來:“媽媽媽媽,陪我玩嘛!”
我跟她解釋自己身上很不舒服,想先洗完澡再一起玩;可是珊妹在家等了我一天,想迫切親近的愿望也很強烈。于是對話漸漸染上了哭腔,再繼續講道理,恐怕我也洗不成,她也玩不了。
不如發揮游戲力吧!
于是我坐下來問她:“你的鍋里在煮什么?”
“是羊肉湯!”她把小羊玩具放進盒子里。
“難怪這么香,可以喝了嗎?”
“可以了。”她舀出“一碗”給我:“媽媽喝!”
“咕咚……真好喝。哎呀!我不小心打翻了,身上都是油怎么辦?能擦到你身上嗎?”說著我就做出要抱她的樣子。
她一邊喊著不要過來不要過來,一邊咯咯笑著逃跑。
“要不我去洗個澡吧?”
“好,你快去呀!”
感謝游戲力,幫我們在笑聲中解決了一次親子沖突。
第二種途徑是翻譯機。
孩子們生活在游戲王國里,走不進這個王國的大人只能當個旁觀者,對各種矛盾束手無策,甚至聽不懂孩子的語言,自然就搞不懂他們的真實需求。
家長們可以從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出發,把他們的行為想象成加了密碼的信息,翻譯出來。
不妨來做套考題,看看你是不是個合格的翻譯者:
1. 孩子拼拼圖的時候,突然發脾氣,扔得到處都是。
┓( ∵ )┏其實他想說的是?
2. 孩子畫畫的時候,把每支蠟筆都掰成兩段。
┓( ∵ )┏其實她想做的是?
3. 孩子大喊:我討厭你!!
┓( ∵ )┏其實他想表達?
(關注“不嚴肅育兒”,后臺輸入“答案”看回答)
當我們把孩子這些惱人的行為翻譯成親密或孤獨、自信或無力的時候,會發現當孩子表現出“很壞”的狀態時,他們的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懲罰。
第三種途徑是情緒調節劑。
其實從某種角度看,游戲力的目的就是在培養情商,因為游戲是孩子們用來表達自己的和釋放情緒的方式。
當孩子哭了、發脾氣甚至是憤怒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束手無策,要么投降妥協,要么怒氣上涌開始打罵,因為小時候我們也都是這樣被對待的。
其實當孩子的負面情緒爆炸的時候,就像洪水爆發一樣,家長用更多的憤怒去堵,只會更快造成決堤的效果。如果用游戲來疏導情緒洪水,溫和而堅定地擁抱這個生氣的、需要幫助的小孩,就能讓孩子安全地表達感受,釋放情緒。
再拿珊妹舉個栗子:
睡渣珊妹總是竭盡所能地抗拒睡覺。
我們很早就建立了規則,看完兩集《Peppa Pig》就睡覺??墒撬袝r候不愿意遵守規則,就會發生——
“媽媽,再看一集,再看一集,555……”
“不行,我們說好了的,只能看兩集,該睡覺了?!?/i>
“我不要睡覺,就要看嘛就要看嘛!”她一邊哭鬧一邊耍賴。
我感覺自己有點生氣了,因為如果妥協,換來的一定是下一次的變本加厲。
深呼吸之后,我說:“我知道你很想看,但是我只能抱抱你,然后跟你玩個新游戲。”
她的注意力轉移了:“什么新游戲?”
“我要第一個跑進房間,搶你的枕頭!”我裝作起跑的樣子。
她破涕為笑:“是我的!枕頭是我的!”
沒有爭吵,沒有哭鬧,用游戲解決情緒問題,總是以笑聲收尾。
三、實踐:游戲力的思考模式
雖然《游戲力》中列舉了很多具體的案例,但是我更推薦家長們掌握游戲力的思維方式,在自由放養和嚴厲懲罰中間,開辟全新的視角。
當親子沖突出現時,科恩博士推薦這樣做:
1. 冷卻自己
2. 翻譯真實需求
3. 重新建立聯結
4. 避免冷處理,溝通解決方案
5. 開始游戲!
6. 給出明確的界限,事先預防,而非事后懲罰
游戲力操作起來并不難,關鍵是家長們在漫長的一天后,是否還愿意開動腦筋來面對孩子。
某一次的吼叫、打罵,確實能夠迅速解決哭鬧,家長們也能體會到這種方式的“快感”——既制止了孩子,也排解了自己的怒氣。
可是,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
所以,當與孩子相處時,請帶上你所有的智慧和法寶,然后坐到地板上——
用心陪伴。
最后,再給大家送個福利。
分享此文,在后臺回復“游戲力”,《游戲力》中的經典游戲案例送給你哦!
有一次珊珊在我用手機研究育兒理論的時候非要和我玩搭積木,于是我三兩下搭了一張床。
“這是一張病床,現在你是醫生了,你要給我看病嗎?”
“要”
“我得的是必須躺在床上看手機的病,你給我配點藥吧?”
“好”
于是她拿著一大堆積木到旁邊配藥去了。
游戲力真是個好東西。
文 /珊媽@不嚴肅育兒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請微信聯系出品方:大觀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