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男朋友又有錢對你又好,你簡直是人生的贏家啊?!?/b>
我現在交往了兩年的男朋友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怎么稱他為典型呢,他除了不那么敗家,跟那些混吃等死的富二代沒什么兩樣。
高三那年與他熟悉,那時的我滿腔熱血,對未來充滿理想抱負,我攢足了勁要拼出個功成名就的未來。也懂得了談戀愛的我為自己定下的擇偶標準第一條就是劃掉了富二代,我想我這種女中豪杰一定要找一個年輕有為的富一代。
在對他動了心思的時候我詢問他想要考的大學,詢問他未來的規劃,詢問過后的我很失望的打算遠離他,這個沒有夢想的人怎么可以做我男朋友。
后來陰差陽錯還是和他在一起之后我就試圖改變他,但并不樂觀,第一次吵架就是他高考的成績,第一次分手是他心安理得的去了專科,我覺得這個男人根本不懂得對自己負責,對我就更不要提了。
后來接觸的時間長了,我發覺他的生活沒什么不好的。于是,作為一個女生,我自身的價值觀就這樣不經意的被改變了。
在我經過日夜埋頭苦學后的放松中,沒有了考試的壓力,我真真切切投入到這種享受中,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的花天酒地,我坐在他家的大奔里,我收著他送我的口紅,我穿著CK的情侶衫,我跟他去君悅過情人節,我在酒吧受到了格外尊重的待遇,我們在別人打工的時候去旅游。我好像迎來了這個年紀女孩的羨慕,說實話,面對我曾經那些理想,我在一小段時間的迷茫后,立馬就變得放肆起來。
但那時我還是很空洞的,總有女朋友在我攪著咖啡望著落地窗發呆的時候跟我說“想想你以后就是葛太太了,他媽媽也喜歡你,多好啊?!?b>好嗎?男朋友給我想用的想吃的想穿的就是好嗎?但這時我也只能低下頭說著“還好吧,就是感覺很無聊?!?/p>
“哪里無聊啊,他又有時間陪你又能給你花錢,你就吃飯看電影嘛,實在無聊就做指甲做頭發呀?!?/b>
這種獨白也沒什么錯吧,但女孩就這樣活一輩子還有什么意思?
一開始我不是很在乎家里現有的條件,我把這些看成資源,那時跟朋友總會聊一聊以后想做些什么方案,誰家能提供什么幫助,幾年能有成型的輪廓。
后來連身邊的朋友都變了,我總會聊起什么時候可以開個游艇派對,誰的爸爸最近經濟不景氣了,維也納又開音樂會了一定要去聽,紀梵希的圣誕限定搶到了嗎,你什么時候回國好出去喝酒啊。
以前我總聊該怎么掙錢,現在我總聊該怎么花錢。
當我意識到這一切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時候,我發現我潛移默化的擁有了一種思想:明明可以選擇安逸的年紀為什么應該奮斗。
我的確找不到曾經那個滿腔熱血的姑娘,那我是欣然接受了這樣的生活嗎?我想大概是無能為力了吧,是發現奮斗途中必然的坎坷的無奈吧,算了,這輩子還是把掙錢的事情交給男人吧。
2.“錢可以賺,肥可以減,我就要嫁給愛情。”
前些天有好友向我哭訴她真的堅持不了這份愛情了,她覺得青春就這樣浪費了。
小青愛上她男友的時候是因為陽光照在了他的側臉,因為汗珠滑落他的喉結,因為白毛衣讓他看上去很溫暖,總之是因為不摻雜物質的愛情。
大三內年,小青和男友牽手走過籃球場,走過湖邊的亭子,走過石板路,小吃街的臭豆腐很好吃,男友慷慨的把飯卡交在小青手里,并說著以后的工資卡也會交在小青手里。以后會有一間兩居室的房子,會有一條寵物狗,然后過上一屋二人三餐的生活。
幾年后,一切不進樂觀。小青還住在公寓里,勉強支撐生活的薪水也讓她打消了養寵物的念頭,她沒有時間保養自己的皮膚也沒有能力買好的化妝品,更不敢想結婚的事。
小青說她同事收到了老公的訂婚禮物一枚dr的鉆戒,小青說她小時候最要好的朋友從男朋友的卡里刷了一套新的保濕水,小青說男友晚上給她帶了最愛吃的臭豆腐,她的哭聲不知道是感動還是崩潰。
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了一幅漫畫《我就是因為窮才和你分手的》,故事大概跟小青相同,最后女主跟男主說“我已經28了,窮怕了。”
漫畫給我的感觸很深,是因為在受盡生活打壓的時候彼此安慰鼓勵彼此把僅有的能力付出于對方的內種感觸,感觸里帶著憐憫卻沒有一絲羨慕。
不是嫌你窮才離開的,只是發覺愛是不能當飯吃了而已。就算吃飽了飯,女孩子也應該活的精致一些。
懵懂的時候我總是被這種雞湯洗腦:一個人有一百塊錢卻只給了你十塊錢,另一個人有一塊錢卻都給了你。
我不禁想到那些嫁給愛情的姑娘后來都怎樣了,他們也許會發覺無論如何十塊錢還是比一塊錢多的吧。
小的時候都嚷嚷著只想嫁給愛情吧,其實大了會覺得婚姻應該有愛有性有錢才對不是嗎?嫁給愛情的姑娘真的只想嫁給愛情嗎,還是他們只有愛情了也無法逃脫了。
3.“女人不要那么強勢吧,沒有男人敢要的?!?/b>
我單親以后跟父親生活,聊的也多了,父親說媽媽從來沒在他面前掉過一滴眼淚,我想這是一個女人最強勢的樣子吧。
從父親口中得知的是一個不會撒嬌不懂體貼的妻子,但事業到還算是成功,在事業上有了起色后就更加強勢了,也許這是走向離婚的最本質原因吧。
媽媽在我印象里是像貓一樣的女人:高傲,敏銳,精致。其實我沒有看到過媽媽在職場上的樣子,但她帶回家里的那一身領導架子我就知道她有多么的強勢。
我有遺傳她那強勢的基因,強勢到我倆拌嘴吵架很頻繁,最后一次激烈的爭吵后她也和父親的婚姻結束了,就此我們的來往就結束了。
媽媽給予我的基因和從小的熏陶讓我在一段時間里與男生的交往十分困難,我侃侃而談我的人生觀之后嚇跑了他們,好像我不是個女人。我最反感聽到女人就應該顧家就應該溫柔之類的話,那都是為極不自信的男人準備的。
加拿大心理學家克勞斯·克萊因在接受男人都喜歡什么樣的女人的采訪時候說:
“我的發言僅代表內心強大切成熟的男人,因為沒有安全感的男人需要用女人來證明自己的好,但我不需要。在認識我太太之前,我認為沒有女人能駕馭我。”
所以我喜歡做一個聰明的強勢的女人,想做一個不需要男人的女人。
我曾將媽媽當做目標,盡管最后鬧的關系不愉快我也這樣想,因為媽媽的灑脫讓我有一種巔峰感,她不會在婚姻里迷失自我,她自給自足過的那么幸福。
后來是在我發現父親的背影已經老去的時候想起,媽媽也該老了吧,這時的媽媽還是那么強硬的嗎。
我曾抱怨過,從14歲開始的花季,沒有人幫我選化妝品沒有人問我學校的新鮮事,但我不曾想到,沒人數媽媽多了幾根白發,沒人抱抱媽媽說著不要再那么累了。
我沒有向媽媽問起過她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我想她也不會主動說起,但我想也許沒有那么幸福吧,強勢的女人依然需要愛吧。
大概是等不來那個能看見柔軟的人所以更要好好保護自己。
我說不出女孩應該活成什么樣子,我遇見的人都沒有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或者說在那之前是喜歡的,在那之后就只能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