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素材:題目歸納的不太好
? ? 心理學中有一種說法,如果你想讓一個人發生改變,應該多用正向激勵,少用反向激勵。簡言之,多說要做什么,少說不要做什么。今天文章的核心內容,仍然是第三部分,但是它的核心詞匯,警惕絕對化,概念化,糟糕化都是提示大家不要去做什么,這樣反而不如正向引導發揮出的作用大。但是如何改呢?腦洞一開想出三個:凡事有缺憾,凡事無定論,凡事可掌控。回頭一看,艾媽題目還不如原來的,嘿嘿,權當自娛吧。
? ? 文章中很重要一點是提出了abc模型,其中的b,我們對事件的觀點和看法,才是導致各種壞情緒的罪魁禍首。但是它很難被發現,或許是我們的潛意識不想承認它的存在吧。練習找到它,正視它,再學著牢牢抓住它,最后慢慢收拾掉它才能解決問題。這一點,我覺得之前介紹的10%和90%方法很好用,給它起了名字,九一法則。哈哈,我真聰明!最近一次的部門年底大論戰中(其實就是轟轟烈烈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邀功請賞?推諉扯皮),我成功運用這種心理暗示,繞過了好幾個專門給容易頭腦發熱的人專設的深坑。看著周圍八婆八爺們,一副她怎么還不跳坑的著急模樣,我的內心好得瑟啊,
? ? 當然,如果有時候你的情緒實在壓不住了,那就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我的方法是把想罵人的話,寫下來,寫完再修改一下,確保這段話思路清晰,有理有據,邏輯清楚,當然必須加上客套話作為開頭,加上威逼利誘作為結尾(比如你再這樣就不和你玩兒了這類),最后覺得還不解氣,就發出去吧!我在前文所寫到的工作難題就是這么解決的,沒想到不僅沒結怨,還結了一個同盟,也算是意外的福利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