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人生就像是長跑,不到最后還都不一定。
在我身邊有太多的創業小伙伴,其實在我印象中大多數都是小微創業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順便能在自己所處的城市生活的較好,這就是最基本的目標,但是在實現這一并不偉大目標的過程中,每一個創業者經歷的過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一炮走紅,有的生不如死默默堅持,到最終誰會到達勝利的彼岸誰也說不準,但是在我看來,商業這個東西只有經歷逐步的沉淀,從艱難走向不溫不火的生存,再到逐步上一個臺階,這樣遞進的發展才具有更加健康的生命力。
現在很多創業都是起初火一把,但是火過之后,很難持續生存下去,因為開頭的絢爛,在往后的日子里,你再怎么搞,都是在降溫,而不是一個升溫的過程。這就很可怕。
圈中微博確實造就了一部分創業者,但是你最終是不是持續的勝利者,這就很難說。
因為新的網絡模式你可能在成為創新者的同時會成為先驅者,而你并沒有收割到自己所創新模式的最高紅利,你的創新給予了后來者不斷更新升級模式的機會,最終后來者才是紅利的收割者。當然,這也是現實殘酷的一面。
這就跟之前看到過的一篇文章的主題很相配,永做第二,不做第一的道理一樣。只要不要與第一的差距太大,那么相對來說,第二的生存風險要小于第二很多。
學習別人,在自己熟悉的行道里不斷磨合,調整匹配,最終都會破繭而出,這樣自己的基本功比起一炮而紅的創業者肯定是穩扎穩打,更有堅實的基礎做支撐。
其實,更多的長青史,更多成就于常理邏輯的沉淀,就像慢火才能頓出好味一樣,符合最為傳統的邏輯,這才是正真創業者需要修煉的內功,堅持用最為質樸的商業價值來指導自己往前推進,這才是創業者該有的特點與屬性。
本來我推崇壟斷,但是現在突然發現,一般的消費商品,它所生存的百年品牌,都是符合人這個群體傳統邏輯的本真,更詳細的解釋應該類似于企業文化的指導,像這樣的東西才能支撐一個偉大的百年品牌立足于市場而不倒。
到最后,才發現,從一個點出發,最終又回回到這一個點,這個點就是你的生命力,所以,從一開始最主要就是找到這樣一個點,隨時代發展,不斷尋找相匹配于這個點的方法工具來經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