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2年中秋第一次見面到現在,我們像母女一樣融洽相處了整整四年,這次趁產假帶孩子回娘家住幾天,算是與她分開最久的一次。
婆婆天生擁有一副好嗓音,懷孕以前基本每天都在社區合唱團和阿姨們一起唱歌。可自打我懷孕,她就放棄了自己的愛好,一日三餐、生活起居對我是貼心照料,小家伙出生后也是盡可能多的幫我照看他。
兒子晚上是我自己帶,不哭不鬧,就是兩小時一次的人肉鬧鐘準時提醒我喂奶。婆婆每天早上都是聽到小家伙醒來,就進來將兒子抱走讓我再多睡幾小時,最早抱走的一次是清晨5點半!(那天兒子五點就醒了,我只好開著燈閉著眼咿呀咿呀陪兒子“聊天”)
婆婆對于育兒完全沒有所謂老人帶孩子的梗,即便用老傳統養大兩個兒子,但依舊是我和先生說該怎樣,就怎樣,更不會出現表面接受,背后依舊的樣子(親媽倒經常這樣)。書上說不能捆綁小孩不能把屎把尿;醫生說月子里可以吹空調要勤洗澡;我說小孩不敢捂太厚;先生說不要戴手套穿襪子阻礙寶寶發育…于是我家孩子在沒有老人阻攔的情況下從剛出生便隔天沐浴,且在25度的空調房里24小時光腿光腳沒有束縛的自由成長至今,現在兩個多月,身長64,體重14斤從未生病、口齒伶俐、手腳靈活、表情豐富、活潑愛笑!(孩子體質不同,育兒方式必有差異,不可盲目效仿任何人)
作為新手父母,在科學育兒的路上我們算是探索,但是對于大部分老人,我們簡直就是在胡整,拿孩子的健康在開玩笑!所以我很佩服婆婆對待科學育兒的智慧,與不頑固,也很感激婆婆對我和我家先生育兒方式的尊重和認同。
其實,對寶媽而言,無論是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公婆照顧,還是托付給自己的父母照顧,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而對老人而言,無論是兒子的孩子還是女兒的孩子,面對他們的囑托,是糾結萬分又義不容辭。一方面,他們心疼自己的孩子工作辛苦;另一方面,日漸衰老的身軀,無法安排的老年生活,觀念的碰撞等,也讓他們心力交瘁。當然,所有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帶孩子的問題上誰的人生經驗也都不是絕對正確的!最重要一點就是相信科學,不迷信!
說起帶孩子,我家先生跟我交心說他以后可不想給兒子帶孩子,好不容易能歇了,還要帶孫子真累人。我挺驚訝,因為比起他,我是現在帶著自己的孩子,就已經想著以后該如何幫兒媳婦看孫子了!
看著身邊酣睡的兒子,腦子中浮現出一個畫面:婆婆在教兒子唱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不管怎樣,生完孩子的頭兩年確實比較難,真得感謝放棄自己閑暇和生活來幫助我兩帶娃的父母!
雖然說:“有了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但我想說,有婆婆的懷抱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