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女兒進入小學校園的第四周。
晚上,洗漱完畢,原本已經帶上可愛兔子眼罩上床睡覺的女兒又叩開了我的房門,表示希望和我談一談。雖然已經超過了約定的入睡時間,但女兒的神情讓我感覺需要認真對待。
連連點頭答應著:“好!”,邊擁著她坐到沙發上。
“媽媽,我感覺我們學校里有點不好。”
“嗯,那么你會不想去上學么?”--(我只想跟她開開玩笑啦~)
女兒對這個玩笑的問句沒有否決,也沒做反應,包括說話,表情,動作。我想可能她真的遇到了難題。
“那么是什么事呢?”
“是這樣的,本來我們上數學課的時候,老師課講完了,但是還沒有到下課時間,老師說如果大家都保持安靜就可以看《鞠萍姐姐講故事》。我坐的很好,可是班里很多其他同學都很吵鬧,一點都不聽老師的。老師很生氣,就不僅不能看故事,還要全班都罰坐。”
一邊說著,我就看她圓嘟嘟的小鼻子紅了起來。
我想,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事,第一感覺就是:不公平。
“那你是不是覺得特別不公平?因為你已經做到了老師的要求,可是因為別人的原因,你不僅不能看故事還要受罰,感覺太不公平了,是么?”
說到這里,可能是我射中了靶心,女兒一年級的第一次眼淚就落了下來。不是因為學習,也不是因為她覺得最難的跳繩,而是一個這樣大的人生課題:公平。
我不禁緊緊的摟了一下她肉肉的肩膀,那我們就把這個問題當做我們家庭會議的問題吧!就我和你兩個人來討論一下吧!
首先,你能按老師的要求,遵守紀律,這就是你做的很棒的地方。而其他小朋友呢,不受紀律當然是不對的。可是,你們是一個集體,就像是一個人一樣是,不可能被分開來的。所以,不可能你做的好就能看故事,其他人做不好就被罰。
那么,我們來想想,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女兒表示沒辦法……
只能我來帶頭動腦筋了:
1.提醒一下,叫同學們不要吵。
(吵的人太多了,而且有的很遠,而且老師說不能說話的。)
啊,這簡直是個悖論呀!
2.直接跟老師談談,說一下你的想法,看看老師有什么好點子來解決。
(女兒搖頭表示不愿意,被否決。)
3.那就給老師寫封信表達一下,不會寫的字可以找媽媽幫忙。
(搖頭,被否決×2)
4.繼續做好自己能做的,給其他同學做個榜樣吧!
(女兒表示,很多同學以為老師發了作業就是下課了,但是她知道下課鈴沒有響就說明還在上課,要遵守紀律的。)
所以,就繼續做好榜樣吧!
就像看到環衛工人在打掃衛生,有人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那么其他人也會向好的榜樣學習,不亂丟垃圾的。那么,就讓我們繼續做一個好榜樣,慢慢的改變周圍的人吧!
說了那么多,女兒終于有點釋懷的樣子,最后還吐露了點心聲:"本來周一到周四都不能看電視,學校里這么好的機會卻沒得看……"
也是,這樣好的機會,卻好幾次因為別人的原因而錯失了,的確讓人扼腕。
愛看電視的孩子傷不起呀…
孩子總是在不知覺中慢慢的成長起來,特別慶幸女兒能把心里的想法告訴我,我也要努力做個好大人,陪伴她走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