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走一步都在顫抖,年歲已高,孤獨數(shù)年的生活,你可以想象嗎?
我曾經(jīng)在英國的一個小鎮(zhèn)上生活過一段時間,并短暫的做過一段時間的義工,認識了一位獨居的老奶奶。
那個時候我有一個英國的朋友小R,她自己創(chuàng)業(yè)做蹦床教練開了培訓班,她的故事我往后再講。而我的這份義工,就是小R介紹的。小R有一位朋友,是位行動不便的老奶奶,我每周只需要去幫幫她的忙。
第一次去她的家,那是英國常見的兩層樓的住宅,院子里有一些種植的植物,但看得出主人并沒有怎么去精心打理TA,房門已被提前打開,一進門,就有一種厚重的氣息迎面撲來。
樓梯旁有可供輪椅升降的設(shè)計,我聽到她緩緩叫著我的名字,坐著輪椅,從樓上緩緩下來。我才明白,原來身體不便,是到了這個地步。
和她相處的兩個月,我會幫她打掃房屋,陪她聊天,一起去超市采購,有時還去幫她打理小花園。我第一次戴著電視上看到的花匠專用手套和小鋤頭,好奇心滿滿。老奶奶其實是可以走路的,只是非常緩慢,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拄著拐杖。她每10幾秒才走一步,每一步身體都會微微顫抖。每次看她走路,我總擔心她會摔倒。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她還會帶著花匠手套來教我怎么打理她的花園。
我們經(jīng)常坐在客廳里聊天,我用著略顯緊張的英語和她分享彼此的故事。她從未提起過自己腿的意外,我想那一定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她年輕時一人去倫敦打拼,戀愛,生子,可惜和前夫終究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她的前夫組件了新的家庭,而她最后回到了最初生長的地方,置辦了自己溫馨的家。
她好像很滿足自己的生活,除了一件事。客廳顯眼的位子上,有一年輕男子的照片,看著也就大概30來歲,那是他的兒子。她的兒子是一位護士,她總是說兒子多么多么好,可惜走得早,再也無法相見。雖然她總是淡淡的,但是我能感覺到,這也許是她最意難平的事了。
每次我離開的時候,她都會和我道別,然后打開電視。我每次走之前,都會靜靜地站一會兒,望著她看電視的背影,覺得心里有一些酸澀。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持著她繼續(xù)這樣生活著,也許是她曾經(jīng)的堅持,也許是和他兒子之間美好的會議,也可能是她的信仰。
三個月后,我去了伯明翰,我們再也沒有見過。
《百年孤獨》里有這樣一句話,
“生命中曾經(jīng)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可能人生是要一個人走完的,無法與孤獨相伴,可能很難在晚年有幸福感。我想那位老奶奶,便是如此,所以才可以如此淡然的生活著吧。
生活本苦,或者說多坎坷。比如疫情這樣的天災,考試不順利,職業(yè)發(fā)展瓶頸,愛情不如意……私下哭一哭,訴訴苦,然后站起來,繼續(xù)前行吧,總有解決的辦法,說不定會有好事發(fā)生。
希望老奶奶在晚年,能夠平淡開心的生活。雖然開心這件事兒,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心態(tài)、欲望或者是否看得清。
希望你也能快樂呢。
【小貝觀察日記】這個系列是對生活的觀察,靈感來源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之前在豆瓣上話題,“誤入”他人世界的經(jīng)歷。
個人經(jīng)歷:傾聽和同理心一直是我的一個特點,有一天和朋友聊天,一不小心給了自己一個Tag“觀察者”,然后發(fā)現(xiàn)真是那么回事。一方面身邊的人會愿意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我會去觀察出身邊的人的特質(zhì),性格,工作方式等等,所以我很擅長團隊合作。你會發(fā)現(xiàn),和不同的人共事,每個人的習慣都不同,你get到那個點了,你們就會少很多矛盾和糾紛從而更高效的去合作。所以,觀察日記這個名字也就這么誕生了,想要看看這個世界,將人、事、物以及思考記錄下來。
豆瓣的這個話題讓我想到了我之前的“偶遇”,從讀書開始,周游過國內(nèi)外城市30+,遇到很多的人和事,我想記錄下這些瞬間,想要把這些人事物的百態(tài)生活寫成故事。于是這個系列就正式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