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得起多大的詆毀就受得了多大的贊美——苦丁茶敬上

【苦丁茶】:苦,平,無毒。南人取作茗,極重之。今廣人用之,名曰苦登……煮飲,止渴明目除煩,令人不睡,消痰利水,通小腸,治淋,止頭痛煩熱,噙咽,清上膈

——李時珍《本草綱目》

品茶

苦丁茶俗稱茶丁、富丁茶、睪盧茶,是中國西南地區的一種傳統的純天然保健飲料佳品,來源于冬青科植物大葉冬青的葉。生于山坡、竹林、灌木叢中。成品茶味苦,后味清涼。雖然味苦,但是它的保健功效堪稱卓著,其它的茶品有的,它一樣也不少。被人稱為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長壽茶等等,看了李時珍對它的記載也就知道苦丁茶的保健功效到底有多牛了

【壹】苦丁茶的耀眼歷史

雖然它很酷,但是歷史上對于它的利用,是它許多濃墨重彩的一筆又一筆:

早在東漢時代就已經開始,有記載:南方有瓜盧木(即皋蘆),亦似茗,至苦澀,取火屑,茶飲。而交廣(即兩廣和越南一帶)最重,客來先設,乃加毛茸(綠茶的一種)

它還曾為“四大美女”的楊貴妃出過大力氣:天寶三年,皇帝為了留住楊貴妃的美貌,曾詔告天下訪長生養顏秘方。中使楊光庭將二祖寺住持本凈大師贈送的苦丁茶進獻楊貴妃飲用,飲后后效果不錯,于是唐玄宗就命司空山年年進貢苦丁茶

到了北宋甚至是宮廷的貢品。被廣西萬承縣有一個名叫許朝烈的半族首領作為禮品上供給宋仁宗。宋仁宗喝了一段時間之后,龍顏大振,以為是長生不老之藥,便要求要常年進貢。更敕封徐朝烈為萬承州的第一任土官,世襲相位

然而,皇帝中對苦丁茶著迷的宋仁宗并不是最后一位,還有明太祖朱元璋,苦丁茶治好了他的結腸炎,日后因為他的大力宣揚,一時間,喝苦丁茶成了朝野上下的時髦行為!同時苦丁茶還改善了慈禧太后的糖尿病狀況,于是她就降下圣旨必須保護苦丁茶,不得時期滅絕!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英國殖民者還曾在廣州沙面十三行租界設點專門收購苦丁茶,高價收購苦丁茶。所謂“換谷三十擔,值銀六十兩”,“片片新芽片片金”正是當時他們之間對苦丁茶的最好寫照

然而,更光輝的歷史是它對于我軍還有著巨大的功勛:話說在1927年9月,朱老總率領"八·一"南昌起義軍部分官兵在三河壩阻擊敵軍,掩護主力部隊南下。正值初秋,秋老虎還勢頭正盛,起義軍官兵又晝夜行軍,疲憊不堪,于是軍中便有不少人頭痛發燒,喉干舌苦。當地群眾得知后速去岌頭村一帶采摘苦丁茶給起義軍官兵煮茶水喝,服后效果很佳,因此苦丁茶又有了"神茶"的稱號

【貳】苦丁茶的由來

對于苦丁茶的由來顯得是特別的魔幻,來自一個神話傳說:

古時候有一個名叫阿香的茶女,因為長得很美,官府欲將其選進宮中,但阿香死活不肯,自被送進宮那天,她趁人不備,跳崖而死,鮮血于是濺到苦丁茶芽上。茶芽遂從綠色變成了紫紅色,味道也變得甘甜香濃,后來人們把苦丁茶稱為紫筍茶

苦丁茶干茶

【叁】苦丁茶的功效

試著一口氣念完試試:

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頭痛、風熱、齒痛、目赤、耳鳴、熱病煩渴、痢疾、消食化痰,除煩止渴、利二便、去油膩、散肝風、頭脹目眩、活血脈、涼子宮、腸炎、水火燙傷、耳膿、乳癰初起、肝火上炎

中醫上認為,苦丁茶具有散風熱、清頭目、除煩渴作用,可用來治療頭痛、牙痛、目赤、熱病煩渴、痢疾等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苦丁茶中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鋅、錳、銣等微量元素,還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心肌的供血、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頭暈、頭痛、胸悶、乏力、失眠等癥狀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因此對中老年人身體健康有著顯著效果

而在古籍中對它的記載則更加多的恐怖:《本草綱目》、《醫林纂要》、《綱目拾遺》、《本草再新》、《四川中藥志》、《本經逢原》、《醫林纂要》、《綱目拾遺》、《本草再新》、《本草求原》、《四川中藥志》等等都有關于它功效的描述

【肆】苦丁茶制作工藝

制作工藝

對于苦丁茶來說,剛采摘來的鮮茶葉,要及時進行加工處理,切勿層積堆漚,以免葉落腐爛。制作工藝上可分為萎凋、殺青、揉捻、干燥四個步驟

一、萎凋

萎凋主要有三種方法:

<1>加溫萎凋:電熱、柴炭下的人工加速萎凋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但比較看手感,比如火候掌握不好,質量就不容易被保證

<2>室內萎凋:在通風透光室內進行。速度緩慢,但比較容易于掌握品質,有充分的檢測改正時間

<3>日照萎凋:就是拿太陽曬,一般晴天只需約30分鐘就差不多了。標準是:葉形萎縮;粗梗失水而柔軟,不易折斷;青味減少

二、殺青

殺青是提高茶葉品質關鍵措施,總的要求是殺青要均勻要透,掌握“高溫、葉少、拋炒結合”原則。手工殺青,通常用鐵鍋,徑寬宜大,鍋溫要在150—200℃之間,先高后低,鍋炒葉一次2公斤左右,機器加工加倍。只到外觀葉色由鮮綠轉變為暗綠,手緊握茶葉稍帶些粘性,粗梗折而不斷,青氣消失,茶香味適宜就可以了

三、揉捻

苦丁茶一般芽葉粗,梗大,多采用熱揉。慢火隨炒隨揉,冷揉一般較少用

熱揉做法較為奇特:在茶葉粘附力大時,將它卷成團塊,出鍋便做成形,或抓住每個芽的主梗,一葉一搓或數葉一搓成條索形。也可將數葉卷成方圓形或三角形等,讓它看起來更加的玲瓏雅致,沖泡之后還原為綠色,呈現出色、香、味、形來。要求嫩葉成形率在約80%以上,過老化的芽頭成形率僅60%—70%

四、干燥

干燥環節是不能接觸到陽光的,在竹墊、簸箕或曬場上避強光晾干即可,如采集后遇陰雨天氣,加工后必須用低溫慢烘,直至干燥

泡茶

【伍】苦丁茶的沖泡

苦丁茶在沖泡方法上有五個講究:簡直是特別的講究

一是沖飲苦丁茶要選開水

二是水質上最好是采用礦泉水、泉水或純凈水等優質水

三是選用瓷器或陶器當做茶具,味道更佳

四是放的量要少,苦丁茶有量少而味濃、耐沖泡的特點

五是要選用熱飲,不管是有沒有腸胃病,熱飲都是它的最佳飲用方式。以小口淺呷的方式進行

苦丁茶因為喝起來比較苦,所以建議是選用和其他的茶一起搭配來喝:苦丁茶在茶葉中素有“茶膽”的名聲,即無論什么茶,苦丁茶在味道上都能與之相配合,而且拼配苦丁茶后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比如烏龍茶、綠茶、龍井、毛尖、花茶等混合沖泡時,既有這些茶的香味,又有苦丁茶回甘和潤喉,不失為一種良好的享受。一般苦丁茶與其他茶葉相配的比例大概是1:9,最高最好不超過2:8,否則,可能就會味道偏苦一些,難以入口

【陸】苦丁茶的品鑒

苦丁茶是保健飲品,對其審評與普通茶葉則不同,是否耐沖泡是主要的,高檔苦丁茶滋味濃而醇厚,先苦后甘,條索較為緊潔。老葉做成的苦丁茶,其滋味與嫩葉做成相近,只是耐泡次數會稍少些,每次沖泡出的茶味淡些而已。如稍增加茶葉量,飲用口感則仍較好。對于它的品鑒,有些一些小訣竅:

把盤:經篩、搖、收茶樣,無碎雜物,中段茶多,身骨重者為好,老葉茶切條均勻為宜

開湯:稱3克茶樣,用150ml品評杯,開水泡5分鐘

嗅香氣:葉底香氣不明顯,較平淡,熱嗅和冷嗅無異味為正常,無霉氣、焦氣

嘗滋味:先苦后甘,苦味是口感可接受醇爽,無異味為好。甘味,只是口感甘醇,回甘味則不強烈、無甜味為好。飲后口腔及喉嚨感覺清醇甘味,無惡味感。如品出酸、奇苦、辣、焦味的質量不夠好,甚至是摻雜的偽劣品,則要重新檢驗

耐泡性:苦丁茶耐沖泡,其滋味緩緩釋出,一般10泡還有茶味。脫味快,易變淡味的稍差

看湯色:苦丁茶以湯色黃綠、清澈、無渾濁或懸浮物為好

評葉底:以靛青或暗青色、柔軟、葉片無焦斑、無碎物則為好

泡茶渣、湯擱置:用凈開水泡浸的苦丁茶,茶湯放置3到5天一般不會變味,滋味如初。沖泡茶葉倒至無水滴時,茶渣在杯中放置3到5天一般都不會霉變,重新沖開水,茶味尚存

品茶

【柒】苦丁茶的挑選

<1>外形:苦丁茶一般葉片呈現橢圓形,葉片厚,有革質、無茸毛。鮮葉光澤性較強,墨綠色。嫩芽葉制成的茶,外形粗壯,卷曲,無茸毛

<2>葉底:苦丁茶葉底帶紫褐色、無茸毛,葉片大且厚,茶梗粗壯。全片的老葉面積大,葉緣齒較純

其實最直接的辨別方法就是沖泡:苦丁茶滋味實際上是先苦后微甘味,仔細品味,是還有甜味在里邊的。無澀、辣、臭、酸及其他的異味,耐沖泡,是普通茶葉難以媲美的。因此添加2到4倍量的茶葉滋味只是感覺略濃,其苦味口感仍清爽、醇甘,不會變得奇苦難耐。這是其他樹葉、甚至添加一些物質難以做成的

【八】苦丁茶的儲存

對于它的存儲,其實也是其他的茶品一樣的,是一些比較常規的存儲方式。同其它茶品一樣對待就好,可以有以下的存儲方式:

詳情也請移步翻閱我的另外一篇:《家庭存放茶葉的小絕招:土辦法也能幫你省下不少錢》,查看更仔細的方法,還有一些其實比這些可能效果更好,更加的適合你

<1>冰箱貯存法:將新茶裝在真空包裝袋內,然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可以有春天放入,冬天取出,茶的色、香、味基本不變,將宛如新茶

<2>熱水瓶貯存法:關鍵要保持瓶內干燥,然后將茶葉倒進去,把瓶塞蓋緊便可

<3>瓦壇貯存法:用干燥、無異味、無裂縫的瓦壇,將茶葉用牛皮紙給包好,置于壇中。在瓦壇中放置一袋生石灰,用棉花團將壇口蓋住,每隔1—2個月換一次石灰即可

<4>塑料袋貯存法:取兩只無毒無味無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將干燥的茶葉用軟白紙包好后裝入其中一只內,并輕輕給擠壓,以排出空氣,然后用細軟繩扎緊袋口,再將另一只塑料袋反套在第一只外,同樣擠出空氣扎緊、放入干燥、無味、密閉的木箱內便可

<5>鐵箱貯存法:把新茶買來后用干布把箱內擦干凈,然后將包裝好的新茶放入鐵箱,將箱蓋密封即可

對于今天的苦丁茶,所以,它的美艷是否驚艷到你了?也許她苦澀的外表下是一顆無比精致的心,你值得一品

經得起多大的詆毀就受得了多大的贊美——苦丁茶敬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