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常感到焦慮,說起來壓力并不是來源于經濟和人際關系,而是來自我自己對青春逝去的恐慌。準確的說,是對自己年過三十而一事無成,擔憂自己這樣碌碌無為度過一生的恐慌。
尤記得高考前對大學生活的憧憬,一心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闖一闖,那時候的愿望是自己能夠掙錢給我媽買房子,然后能走遍全國各地,去吃一吃特色美食。愿望說起來并不宏大,但是時至今日,我仍沒有實現。
畢業后回到父母身邊,做著最普通的工作,被老媽催著結婚生子,和大多數人一樣日復一日地做著相同的事。我聽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叫溫水煮青蛙,我就在不斷升溫地水里越來越慌亂,再不掙扎掙扎,就要被煮熟了!
年少時太輕狂,做事全憑一股沖勁,常常一拍腦門便做了決定。漸漸地四處碰壁,雖未頭破血流,但是一身棱角磕平了七七八八。后來便懂了遇事冷靜三分,比你厲害的大有人在,脾氣和能力比起來,是最不被看重的。
在辦公室修煉了幾年,雖然還沒學會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但也已經對看透不說透,真話有保留的教誨深刻領會并且學以致用。當初生完女兒重入職場,許是一孕傻三年的魔咒未除盡,被同事間勾心斗角搞得疲憊不堪,給我們做人力資源培訓的老師對我說,要么你放下玻璃心來適應環境,要么拿出你實力讓她們適應你!
我不太同意他管我的自尊叫做玻璃心,但是現實一遍一遍的教育我,做錯事需要借口來遮掩的自尊心太多余。那時的我只想著按時上班按時開工資,并沒有想過成就一番什么事業,我不屑同事之間為了蠅頭小利斤斤計較,表面上還要維持一團和氣。我和她們不一樣,我自恃清高的心里想,我只要做好工作就可以了,單位又不是大清后宮,有什么必要斗來斗去?那時雞湯文里大興中庸之道,我便把自己逃避問題的缺點四舍五入約等于做事低調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我開始懷念當初信心滿滿的自己。仿佛自由慣了的野馬拉進馬棚戴上籠頭便被馴服了,認命地拉著車,快要忘了心里那片草原。
工作之余上網看各類新聞,信息產業的更迭,自媒體的崛起,我感覺自己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變慢了,我像是用了數年的舊電腦,無論是cpu還是內存,都落后了。我開始為自己未來的生活感到擔心和著急,畢竟企業規模限制,我已經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后勤工作也不能讓我積累下創業的人脈與金錢。我沒有經商的頭腦,我對金錢的敏感度也低于正常水平,但我依然感到焦慮與苦惱,不甘心一直打著不穩定的工,又沒能力自己創業做老板。
我想要遏制自己信馬由韁的胡思亂想,我買了一支鋼筆,一旦閑下來就寫字,抄歌詞抄詩,抄心經,甚至包裝袋上的配件說明,電腦彈出的升級提醒,因為只有寫字才是我真真正正把腦中所想付諸行動。16開的白報本正面寫完寫反面,差不多寫了一大包本子之后,我才悻悻地發現,頭腦里的洪流堵不住。白天清醒的時候我不停地寫字對自己進行思想刷屏,那些古怪的念頭便在入夜時分鉆入夢中,讓我睡不安生。
我逢人便說我好焦慮,別人問我焦慮什么?我卻答不出來。我想讓生活狀態有所改變,卻不知從哪開始邁出第一步,先生在這一點上比我超前很多,他說我開始起飛了你還沒有想好干什么,甚至再過一會兒,你已經忘了自己在想什么。
我當然沒忘自己想什么,我的問題是我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我沒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去撐起想要的生活。我需要先和自己的惰性堅持斗爭,既然不知道上層建筑怎么蓋,那我先把基礎打牢吧。
祝愿自己今夜放下焦慮,酣睡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