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寧說過一句很美的話:“天國滿人間,草木見神明。”細想,除了植物世界是神明遞給人類的情書,那個生機勃勃的動物世界又是多么激情澎湃的文字。當我翻開日本講談社這本《昆蟲圖鑒》時,心里充滿了感嘆。
我們從菜鳥驛站取回這本書,厚厚的一本抱在手里,吸引來很多小孩子一起看。大宇終于有一樣讓大家艷羨不已的寶貝了。他坐在中間翻頁,很多小腦袋聚在一起,手指著上面的昆蟲,一個個興奮的聲音此起彼落“獨角仙!”“哇!好漂亮啊”,當大一些的孩子恨不得抱在手里時,這個五歲半的男孩警覺地合上書,沖出“圍城”,邊跑邊歡呼:“我真是太高興了,大家都追著要看我的昆蟲書!”正如他所言,后面一眾小尾巴跟著跑起來。歡聲笑語回蕩著。
這真是一個美好的初見。等到家再仔細的一頁頁翻閱,想到一種種昆蟲拍著長隊在書中等著我們認識它們,就覺得自己真是一個富有之人啊!圖鑒主要介紹的是生活在日本的昆蟲,當然有很多種類的昆蟲也生活在我們定居的這片大地上。蜜蜂、蝴蝶、蠶蛾、金龜子,一個奇幻精彩的昆蟲世界借著這本書打開了。
一:分門別類的昆蟲家族
“生命中只有兩個事物是確切的:死亡和分類。”分類已經重要到代替出生的地步。上帝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六天時間,各從其類,各按其時。當祂歇了手中的工時,他看著所造的世界,甚好。《昆蟲圖鑒》的作者讓拿到這套書的讀者深諳分類編排之妙。昆蟲大家族先分了“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無變態”昆蟲三大類。這三大類就構成了千姿百態昆蟲世界的天羅地網,沒有一只能跑了。接著編者將這三大類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分成鞘翅目、鱗翅目等更多類群。圖文配合的清晰和邏輯的層次性,讓昆蟲的知識井然有序的走進認知的抽屜。在這種整體的分類之下,這本書還給每個昆蟲家族設置了“生態頁”和“標本頁”,既了解同一家族的身體結構和外觀特征,又可以一窺昆蟲的英姿。捕食、育兒、筑巢、御敵等各個方面的生活也沒有落下。
二 不可思議的昆蟲世界
在正式進入分門別類的昆蟲介紹之先,幾位昆蟲界的大明星已經按捺不住,預熱舞臺。仿佛外星人附身的錐頭螳螂、巴西角蟬的新潮發型,足以讓一個孩子張大嘴巴。這些昆蟲現實中見到,可不容易,借著實物圖片就超越了地域和氣候的界限,一張一張細細觀察,大飽眼福。當然最好的還是能在生活中看到他們奇異的身體,斑斕的色彩。現在禁足的日子里,各種條件不允許的日子里,先接著高清照片過眼癮,這樣的初見也一定會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真能看到同類或熟悉的生物,那是怎樣一種澎湃的心情呀。
我小時候經常在夏夜追逐螢火蟲,會把捉到的螢火蟲放在一個透明袋子里,它們身體的光聚在一起,就是暗夜里一個亮亮的光球。我聽到的關于螢火蟲的故事是車胤囊螢夜讀的勤奮故事,是輕羅小扇撲流螢,卻在很久以后才知道,螢火蟲發光,那是雄雌螢火蟲在交流愛情的信號!他們通過不同的發光強度和間隔來找到心儀的對象,哇!這是一場戀愛的追逐。如果我小時候就知道這樣的硬知識,會不會就不會抓那么多螢火蟲,妨礙螢火蟲的幸福生活呢?起碼會讓我對昆蟲的認識有更立體的情感。
昆蟲世界真的是在上演著重大恢弘的時刻。當天蠶蛾從銀色的繭中蘇醒羽化時,銀光閃閃的繭似乎就是最閃耀的生命禮贊。試想一個生物,隨著季節與生存目的的變化而不斷變身,真是不可思議。而當團體作戰的一圈螞蟻,如同十面埋伏般把敵人包圍在中間,用帶毒的亂陣扎死,那種場景和陣勢,又讓人心生畏懼和寒意。自然界有它殘酷的法則,也有它智慧的生存原則。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昆蟲科普書,它在拓展認知,也在啟發思考。蛇蝎蛉雄蟲把捕獲到的獵物獻給雌蟲,蜜蜂會追隨花朵的顏色去采蜜……動物之間的關系、動植物之間的關系可以怎樣的復雜、微妙?
三:人和昆蟲的故事
家里的小孩子對這本書鍬甲蟲部分興趣特別濃厚。我們沒有找到這樣的昆蟲,但晚上他會做鍬甲蟲的手影游戲。每次出去玩,他都留意著要找到一只鍬甲蟲。我們倒是會在遇到一些蝴蝶和蛾子。書和現實彼此回應,如同兩個好朋友手拉手。在這本圖鑒中,也有人和昆蟲的故事。有一些昆蟲很危險,人類要小心,比如帶毒的毒蛾幼蟲,如果你不小心被她的毒毛扎到,皮膚可能會發炎。有一些昆蟲從人的角度看,可以變成食物。在日本長野等地,石蛾的幼蟲可以腌好煮熟,當咸菜吃。
圖鑒里也有激動人心的昆蟲探險。人們為發現的新昆蟲物種命名。比如日本的解剖學教授養老孟司在不丹王國發現了一種象甲蟲可以輕輕擺脫粘乎乎的松脂,這引發了他的興趣和注意。養老孟司回國后,就開始查閱資料,才發現原來這是沒有命名的新物種。在這個昆蟲領域,雖然不斷有新物種被發現,但世界上還是存在著更多人類未知的新物種。世界何其廣闊繁復,人類的認知也一直在路上。發現新物種,有時可以是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有心之舉,比如有一支井村先生帶隊的考察隊,歷時一年,發現了一種叫做麥異步甲的雌蟲。而有時這樣的發現又是上天的賜予,可遇不可求。有一名叫做高桑正敏的年輕人,是一個昆蟲愛好者,他在一個南方小島上調查是,無意之間發現了天牛界的珍惜物種“三彩脊虎天牛”,從那以后再也沒有出現過可靠的記錄,那只夢幻般的天牛也成了全世界唯一的標本。真希望這不是世界上最后一只三彩脊虎天牛。不然我們只能在標本中瞻仰它的珍稀之美了。
這個世界上有和我們共同享用一個地球的昆蟲、花朵,人類也不會那么孤單了。有一句話說,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卻離不開大自然。讀下來基本來自日本的繪本和圖鑒,比如這本《昆蟲圖鑒》,另外讀過的還有《大自然的收藏》《趣味實驗圖鑒》……特別感動有那么潛心癡迷自然的作家畫家,制作出那么細膩精準的圖片文字,科普知識。孩子們讀著這樣的童書長大,有這么專業豐富的科普書常伴身旁,人們對大自然的動植物也不會那么隔膜和熟視無睹了吧,孩子們對自然的愛和敏銳認知一起成長,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也給爸爸媽媽一個和孩子一起認識世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