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這個話題,主要是緣于前連天和公公的閑聊,公公不經意間回憶起他在養育兒女(我老公和大姑姐)過程中一些難忘的經歷,這些簡短的回憶卻深深振動了我,眼前這位慈愛的老人在孩子教養的關鍵節點做出了令我感動的舉動。
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公公,他生在安徽農村,年幼(大概四歲左右)喪父,由于老家災荒跟隨媽媽和哥哥逃難到江西九江周邊地區扎根,奶奶拖著兩個孩子再婚又再生育四個孩子,公公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他主要和自己親大哥相依為命,中學畢業后工廠招工,之后就開始了城市的打拼,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家國營工廠的正處級干部,我非常佩服公公,之前認為公公是個肯吃苦的聰明人,所以可以有這樣命運的大翻轉,但是公公對于孩子教育的方式,讓我看到更多。
公公告訴我,他在兩個孩子的養育過程中精力和時間的付出遠遠低于婆婆,但是在孩子成長期幾個關鍵節點的決定都是他做的決定。
事件一
老公中考前的那年,學習成績出現了明顯下滑,有一次公公在外地出差,校長給他打電話提醒他要重視孩子出現的學習問題,公公說他那個時候幾乎很少過問孩子的學習,出差回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學校看看兒子到底在干什么,原來在和一群小男孩踢足球(老公在那個時候癡迷足球),公公看完情況就回家了,等老公回家后,公公就問:“你干什么去了?這么晚才回家?作頁完成了嗎?”,老公如實回答:“我和同學在操場踢球,還沒有寫作業?!?,“嗯,那就趕快吃飯,吃完以后就去寫作業?!?/p>
之后公公認真分析了和老公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發現他們都是一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于是和婆婆商量,讓婆婆每天看著老公不讓他有機會和那些學習不好的孩子在一起,堅持1個月中考后就想辦法讓老公到市里其他的地方去上高中。
然后就出現了如下畫面,一群小伙伴在樓下大喊“XX,下來踢球?!?,婆婆頭探出窗戶說:“XX在寫作業,不能下去,你們自己去吧。”就這樣一直堅持到老公中考結束。老公最終考到了一所市重點的高中,公公為了讓他安心上學,支持他中午在學校門口找館子吃飯,自己不用花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月底公公去結賬,而且花1000元買了當時市面上非常好的吉安特變速自行車,要求老公每天騎車上下學,這樣老公就漸漸和原來的踢球小伙伴疏遠了,完全進入高中緊張的學習狀態中。
事件二
他女兒中考那年,成績可以上市里的重點高中,但是她執意要去外地上中專的財會專業,公公內心是非常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是:雖然當時家里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是他認為如果孩子成績可以上高中有機會上大學,他就一定要全力支持,對女兒更是這樣,他擔心如果將來兒子上了大學,女兒會委屈會埋怨父母。
繼續上述原因,公公和女兒進行兩次長談,公公把上高中的優勢、自己的顧慮都和女兒全盤托出,讓她自己做決定,最后我大姑姐還是非常堅決明確的表示要到外地上中專。
公公告訴我,他當時是這么想的:“女兒選擇的電算會計專業找工作應該沒有問題,如果工作以后還想上學深造,他到時再支持就是了,孩子在那個年齡可以做自己的決定了?!?/p>
然后,大姑姐就開啟了快樂的外地求學生活,畢業三年后考取了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并且開了自己的注冊會計師事務所。
我的感受
整個對話中,我可以感受到公公對兩個孩子濃濃的愛,這愛讓公公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在老公迷戀足球影響學習的那件事上,公公告訴我:“當他看到孩子只是在球場踢球時,就想好了,如果孩子不隱瞞自己的行為,敢于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就說明孩子沒問題。如果他沒有辦法憑借成績離開當時那個小環境,公公也會想盡一切辦法幫他離開。”這不就是當代的孟母三遷嗎?
沒有接受過太多教育的公公,有最樸素最真誠的育兒觀念,那就是相信、尊重和必要時刻的幫助,不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這都是讓我感動的地方,更是需要我好好學習的地方。
感謝公公這樣慈愛有智慧的育兒方式,培養出善良、真誠、努力、勤奮的老公,讓我們擁有一個很美好的小家。
我可以這樣就好,如果能夠提高就更好,這是我努力的方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