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9
誤會往往從“我以為”開始
溝通的藝術
R 閱讀原書拆頁
你聽過一個相當有趣但是帶點歧視的笑話,你假設這個笑話不會冒犯一個有點拘束的朋友,結果還是冒犯了對方。
老師想要刪除授課內容中的某個主題,讓你感到很不舒服。你假設自己是老師,一定會想要知道學生對你所做的事情是否感到困擾。所以你認為你的老師可能也會樂于接納建設性的批評,結果很不幸,你錯了!
一周以前你對朋友發火,說了些讓你后悔的話。如果別人對你說了這些話,你會認為兩人的關系到此結束了。心想你的朋友也會這樣認為,于是你覺得再聯絡對方也沒用了。事實上,你的朋友認為他也有部分責任,結果他認為你才是想要了結關系的人。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例子了解到這樣的一個現象:有的人會猜想別人以不利于自己的方式看待自己,有的人會猜想別人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看待自己。別人的想法一定類似于自己的觀點,這種錯誤的假設廣泛且頻繁地發生在許多情境中。但是,別人并非總是按照我們的方式思考和感覺的,因為假設彼此的想法類似可能導致問題。你如何能找到別人真正的立場?有時候要靠直接詢問對方,有時候靠著和其他人核對,有時候則需要在深思熟慮后做一個成熟的猜測,這些替代性的方式都比單純的假定“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反應”來得更好。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知識】
單純的假定很多時候都是錯誤的假設,我們應該學會通過詢問對方,與別人核對,或者自己要冷靜思考后找到對方的真正立場,從而消除誤會。
【A1過去的相關經驗】
今年,因為是老公本命年,所以春節時,我自以為是的給他買了一件紅色的衣服,然而他并不喜歡,也表示并不會穿。
反思:在我的觀念里,本命年應該穿紅色衣服圖吉利,然而,老公并不相信這套和認同我的想法,而我卻自以為是的認為他也會這么想,自己并沒有詢問過他的意見,也沒有問過別人本命年是不是一定穿紅衣服,也沒有冷靜思考過老公的真正想法,就想當然,從而造成了誤會。
【A2未來如何應用】
目標:順利配合完成中國盲文圖書館九月份在邕的培訓項目。
行動:
1.7月30日,發會議郵件到各地市圖書館辦公室郵箱。
2.7月31日,到郵局寄送紙質會議通知到地方館辦。(防止電子郵件無人查看,從而延誤參會,從而引發誤會)
3.8月4~8日,逐一撥打電話,詢問對方是否收到會議通知,并與其核對是否會派員參加等相關信息。
反思:這一系列步驟會避免一些我們的想當然,(比如我們發的郵件她們肯定收到的之類)。通過詢問對方,并跟對方再次核對參會信息,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