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了幾本書,拿了必備的行李,就飛去了青城山,據說山上無比的冷,于是途中,我經歷了一年四季。
飛機——火車——汽車,一個都不少的花了整整8個小時才到達這里。又過了7個小時,躺在床上,特別想記錄下這一天的感受。
先是早上順手從桌上抄起的韓寒的書《我所理解的生活》,在飛機上一翻開,便不愿合上,整個奔波趕路的途中,一直在看書,這書里說的都是他的觀點,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理解。其中講到人生的堅持,講到愛情,講到作為一個人……不知道是時代造就了80后,還是他的文章特別符合我對生命以及生活的態度,看著書,竟然感覺熱血沸騰。
一直以來,就在不斷打破束縛。各種早期對自己的限制,讓我自卑,甚至憤怒,于是我會回想我的叛逆期都特么去哪了?小時候乖,長大了懂事,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想怎樣,只知道別人想讓我怎樣。當我對此有了意識,便開始慢慢嘗試突破舒適區,嘗試問自己,想要什么?最本心的想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于是開始不斷的臆想怎樣怎樣成功的畫面,那確實可以給予我很多前進的動力,甚至是自信的假象,畢竟,我還沒怎樣。直到有一天,真的開始規劃怎么走向成功的時候,我發現,艾瑪,我是找不到“自己”的。
必須要說,我是一個經常思考的人,當然,弊端就是會影響行動。當有一天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時候,那才是一切的源頭。
放飛自我是一個危險的過程,對別人,也對自己。很多人一輩子都在羨慕三毛,羨慕王菲,卻沒辦法真的撒手而去,大家會有各種理由,這其中也包括責任。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我很贊同,也很明白責任的誕生,當人有了各種各樣的角色,就會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又一個枷鎖,于是我們要為了這個,為了那個,唯獨,會犧牲自己……
身邊的人經常會說,日子不就是那么過著么,誰不是湊合活著。但我始終相信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情感,也始終會追求極致。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南墻也想的是怎么特么把南墻推倒了!就像韓寒說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要強求”
人生在世幾十年,我希望能活得有生氣,有聲有色,生活么,沒有生氣的生命,怎么過好一天一天又一天的生活?可以失敗,但不能失望,失敗了可以想辦法解決問題之后重新來過,失望了,那就是信念系統出問題了,完蛋,交槍走人吧。
每個人都對人生有設定,都用不同的標準衡量著所有人的現狀,然后比較,然后找到平衡點,這樣無可厚非,畢竟人在環境中。但是自己呢?心呢?心之所向何處呢?
當我完成自己角色設定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強烈持續的成就感,因為我為此丟失了“自己”。當自身的能量值不夠的時候,是沒辦法兼顧他人的,就算勉強為之,也不能算是優質。于是有了一邊干活一邊抱怨的妻子,一邊發脾氣一邊說著愛孩子的父母,一邊心懷怨恨又一邊孝順父母的孩子……口口聲聲說的,和切切實實做的,在經歷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雙方,就是“自己”和“角色”。當一個人沒辦法好好愛自己,沒辦法讓自己處于好的能量狀態時,卻偏偏要求自己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情。難道不是應該先安撫自己么?做不好自己,又怎么能做好誰的誰呢?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放飛自我,還是道德管制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盡管我這兩個狀態都經歷過,也說不出哪個比較好。都說年齡大了,成熟了,會越來越中庸,通常,我此時應該說,要在道德范圍內放飛自我。只是我從沒見過在巨大籠子里南飛的雁,所以不好胡謅。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力,無所謂對錯,哪有那么多后悔,誰不是一步一步走的?反正我是沒有長遠規劃,更別說謀略了,因為我不知道下一個紅綠燈變燈的時候,撞死的會不會是我。
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一天,也都是最后一天,與其唯唯諾諾,不如拼盡全力。引用一句書里的話,“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簡單的餐食應該算是寺院的標配了,當然,還配合了住在這里的一切從簡,一切自力更生,包括燒熱水,灌暖壺,刷碗,諸如此類。上山前沒吃頓肉,挺后悔的。人就是特別有意思,就算每天在家都不怎么吃肉,一說減肥,一說素食,立馬覺得沒肉活不過下一秒。我也沒有逃脫這賤嗖嗖的食欲折磨,于是,糖,就變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小和尚的糖已經被我連吃帶拿好多塊了……
上山的路上,司機說,山上可不方便了,什么都沒有。而我倒是沒以為意,因為來這是為了讓自己安靜,除了這個,好像也沒其他需求,所以什么住宿條件啊,什么都沒有啊,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當我們的需求降低了,自然就會容易滿足。
在寺院里,沒人管我,想干嘛干嘛,愛去哪去哪,只要聽敲鐘吃飯,就不會餓死。跪在大佛前面跟他聊了會兒天,竟然沒有奇怪的感覺,我說著,他聽著,邊聽邊笑著,然后我就絮絮叨叨的繼續說,跪累了就蹲著,直到后來腿麻了,我說我腿麻了,回聊吧。
我沒有信仰,但有所敬畏,對于修行的規矩知道的很少,所以也沒勉強自己要怎么跪怎么拜。始終相信真誠最重要,無論對誰。跟大佛聊天的時候,并沒有覺得我要怎樣怎樣,也沒有什么要求的,只是一塊兒坐那聊會兒,按標配,就差啤酒和炸花生米了。
如果是以前,會覺得自己很奇怪,對著大佛說話,又得不到回應,但是今天竟然感覺特舒服,因為無所求。也許還因為這個寺院并沒有營造那種香火氣息,反而是更生活化,更接地氣,所以我才能像孫悟空,哪怕聊天對象是玉皇大帝,也照樣拎棍兒翹腿,抓耳撓腮吧。
明天準備去聽經了,那是能讓人安靜的聲音~
止靜,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