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看了一本書,書名《微表情與心理學》(我們的身體會說話)人身體的任何一個小部分的動作都是其內心活動的外現不經意的小動作小表情,往往能夠泄露出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又稱之為身體語言,它同我們的語言一起如影相隨,而我們往往只注重口頭語言,卻忽視了肢體語言。
我們在傾聽別人講話時,只是單純的傾聽,沒有觀察別人的神態和細微的表情,即使看在眼里也沒有去思考那些表情的含義,只過眼,不過心。因為如此,我們往往失去了獲得對方無意發出重要訊息的機會,增加了溝通的難度。
口頭語言可以欺騙人,而身體語言往往不會,除非專業人士刻意讓你誤解他給出的表情信息。(如訓練有素的辦案人員或心理專家)
不得不說,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做到時時刻刻真情流露,于是,我們偽裝自己的語言,表情。這經常瞞過別人,但是,身體語言早已出賣我們。
微表情的不經意流露,有可能是潛意識的作用,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你高興的時候,你會嘴角翹起,面頰上抬起皺,眼瞼收縮,眼睛尾部會形成“魚尾紋”。
你傷心的時候,你會瞇眼,眉毛收緊,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緊。
你害怕的時候,嘴巴和眼睛張開,眉毛上揚,鼻孔張大。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當你驚訝、輕蔑、恐懼……你的表情都在不自覺的做出變化。
向對方詢問某事時,對方一側肩抖動表示對方對自己的話不自信;身體和語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謊;驚奇、害怕的表情在臉上超過一秒,表示是假裝的,微表情是內心流露與掩飾,通常發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時間之內。
如果是真的生氣,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應該是同時發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偽裝。
研究表明,越受歡迎的人,越會撒謊,他們善于隱藏自己的情感和表情。(呵呵,終于知道自己為什么不那么受歡迎了)
一個人言不由衷時動作和語言往往相悖,如嘴上說“是”,卻微微搖頭;
人在撒謊時,不自覺會縮緊自己,如弓起身子;
人在撒謊時,往往會不自覺后退一步,并作出保護性動作,如把手臂環在胸前,或把其他物品放在胸前。
簡單瀏覽了書中大部分內容,從人際交流與互動的好處來看,因為解讀身體語言得來的訊息,往往比口語還多。而人們往往可以在口語的交流上偽裝自己,但身體語言卻經常會出賣我們,因此,解讀人們的身體語言密碼,可以更準確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另一個方面,人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有時候需要善意的謊言,如果不小心被你從表情肢體的變化發現或者感知,這種時候應該善意的忽視微表情的示意。
讀了這書對我好似意義不大,不愛揣摩人,也不仔細觀察,興許以后倒可以試著豐富一下面部表情,會不會讓面孔生動一點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