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前不久剛招了個新人來協助我工作。
今年的高考季是檢驗公司產品的關鍵期,所以我手上的工作進度只能加快再加快,絲毫耽擱不起。但僅憑我一人,確實無法按期完成所有工作,BOSS很上心地到處招人,然后進來了小書。
她是今年畢業的應屆生,算是我的學妹。
小書的性子很安靜,說話也溫聲細氣,看見她的第一眼我就覺得熟悉,某些地方,我們確實挺像。
都是喜歡安靜的性子,都不是聰明有天分的人,但對工作都還算努力,屬于勤能補拙的類型。
她第一次交給我的東西稱得上是亂七八糟。我回復完意見后讓她自己寫一份工作總結。
然后我收到了一份“檢討書”。
里面大概意思就是我和某某的工作溝通沒到位,我做事不夠細心認真等等,字里行間的誠懇讓我有些哭笑不得。
這份東西哪里是“工作總結”?要這樣的“檢討書”有何用?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以為只要讓別人看見自己的態度良好,工作上的失誤就能得到“從輕處理”,但社會不是學校啊,誰能接受因為你的失誤而導致的額外工作量或懲罰?
那天晚上辦公室只剩下我們兩個人的時候,我和她聊了聊關于“檢討書”的問題。
她的心情很是低落,看來是我前面的話打擊了她的自信心,“我覺得自己真的很笨,好像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我默然,這樣的話,我在兩年前也說過,當時的情境比她要“慘”一些。
那年,我和同學千里迢迢從湖南奔赴廣州實習,作為廣告系的學生,好像只有北上廣深才是我們的工作天堂,一線城市的廣告行業要比其他線城市好很多,在這里,我們才能有更多機會鍛煉自己。
這次的“鍛煉”,足夠讓我記憶很深,很久。
因為租房問題,我差點和同來的同學鬧翻,陰暗潮濕不過一人寬的過道,散發著霉臭味的樓梯,暗的不見一點天光的房間……我怎么也不想住在這樣的地方,一直說服她們去換個更好的住所,小區房2500的房租,我們5個人攤下來并不貴啊,那里環境比這里好太多!后來一個同學直接不耐煩的開了口,“你要是不愿意就自己一個人去住唄,別和我們一起了。”
明明是大學期間已經相處了三年的同學,這句話中的冰冷簡直與陌生人無異。我沒再說一句反對的意見。在當時的我看來,脫離這個熟悉的小群體去另外生活,簡直就是不可想象。沒工作,沒錢,我哪里能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待下去?彼此間關系的裂痕,從這時就已經開始產生。
后面的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
外面大雨傾盆,里面水漫金山;
蟑螂到處都是,有兩次甚至在我睡得迷糊時爬上了我的腿,嚇得我后面再也不敢不蓋被子睡;
早上起來洗漱,偶爾還會和窗外的大老鼠對視正著,真的是“大老鼠”;
……
半年的合租生活并沒有讓我們5個同住的人友誼加深,更多的是各種爭執挑剔,我們原本還算不錯的關系變得冷淡而疏遠,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筆賬,記著自己在其中的得失與輸贏。很顯然,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受傷的那一個,至于真相如何,誰說得清呢。
如果說合租生活讓我的心情不快樂,那么工作上的打擊,則是讓我的精神備受折磨。
第一份工作,我去做了淘寶文案,因為急著掙錢落腳,我進了那家只有七個人的小公司,每天寫著各種浮夸的化妝品文案,看著自己悠閑過著上班下班的“穩定”生活。
一個月后,我選擇了走人。
中間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失業期,每天看著同住的女孩兒們上下班,我的心里由開始的輕松淡定變成了焦灼,所以當第二份工作有了眉目時,我立刻就答應了,月薪只開了2000,算是比較低的了,但我當時心心念念的是有工作了,對于人事的忽悠并未在意。
這次是個廣告公司,我的職位是AE。剛巧進來時,前任急著離職,我來了不過大半月便獨自上手對接項目了。甲方是家世界500強企業,財大氣粗,我每天穿梭在回復甲方要求與催設計師交稿的路上,面對客戶的緊逼,面對設計師的推托與指責,我真的有些累了。
最嚴重的一次,是客戶要的東西,設計師改了好幾稿都不行,客戶那邊直接發來一句,“我簡直想跳樓了!你聽不聽得懂我的意思啊?不然我就直接和設計師講!”
而這邊,設計師對我幾次三番要求改稿也是很不耐煩,“你能不能搞清楚再寫單?我手上很多工作的!”到后面,干脆是拒不接單,再也不搭理我。
我坐在位置上壓著聲哭泣,心里的委屈、難過和自我厭棄讓我把自己全盤否定,我邊哭邊給遠在家鄉的好友發了消息:“晨晨,我覺得自己好笨,干什么都干不好,你說我還有什么用?”
她在那邊噼里啪啦發來一堆安慰,讓我在這邊的陌生城市感受到了難得的溫暖,而這一點點暖意,又讓我繼續堅持了下去。
這一次的眼淚,讓我把自己的玻璃心徹底敲碎了,我再也不敢想著因為自己還年輕,因為還是新人,所以別人會對我更寬容些,理解些,我真正開始以社會人的身份來做著自己的工作。
實習過后離開這座城市時,我很堅定地向來送我的朋友說,我再也不會來這里了。我不喜歡這座城市帶給我的記憶,太不美好了。
這半年的生活,讓我對陽光有了特別的偏執,后面無論再住什么地方,我的第一要求便是能每天見到陽光灑入,我也不知道那究竟是因為厭惡黑暗陰沉的屋子,還是厭惡沒有半點溫暖熱度的生活。
畢業后,我選擇了回家鄉,當時想著能找個差不多的工作,陪在父母的身邊也挺好。可是,在一個四線城市尋找我認為的“差不多”的工作,難度之大超乎想象,我無數次問自己,現在這樣,是你想要的嗎?
父母對我工作著落的關心成為了我巨大的壓力,那段時間,我的脾氣前所未有的暴躁,后來我才得知,我甚至把母親氣哭了好幾次。
我對自己的厭棄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甚至在豆瓣上發豆郵,告訴別人我當時的處境與掙扎,向著陌生人問我該怎么辦?現在看來,幸好她沒回復我,那里面的內容,著實可笑。
既然留在家里不甘心,也不快樂,那就出去吧,一個人的生活,或許能讓我成長些。
我再次來到了這個地方。
一個人找工作,一個人找房子,一個人上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兩年多一個人的生活,當初那個暴躁狂亂的我,早已經消失不見了。這兩年多中,我開始漸漸了解自己,開始與自己和解,與家人和解,與所有的不快樂,一一和解。
我仍然有因為工作,被上級逼到偷偷哭的境地;仍然會有因為自己的過失,獨自承擔起所有責任、懊悔害怕的時候;仍然會有因為工作不順利,整個人陷入焦躁,連著兩個多月沒休息過一天的經歷……
我很有沖動把這些事都和她說一說,告訴她要想成長,要想進步,要想強大,你必然會有流淚的時候,可是,我還是咽下了這些話。有些事,必須要自己親歷,才會更有感悟與收獲,別人教的,始終不如自己得的。
我鼓勵了她幾句話,也肯定了她的優點,至于其它的,后面的日子里,生活自然會慢慢教她。
想起畢業的時候,老師意味深長說了句“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現在深以為然。
大學期間錯過的課,換成現在拼命擠時間多看書不敢掉隊;
大學期間應付的作業,換成現在加班到深夜反復修改方案;
大學期間睡過的懶覺,換成現在早起晚歸不敢上班遲到……
一路走來欠下的功課,現在都在統統還回去,只是每個人償還的方式可能不一樣而已。
誰沒有被生活、被成長逼哭的時候?可是,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也只能擦干淚繼續走。
成長,從來不是件輕松的事,但我想,我以后會更加坦然些來面對生活的風浪吧。
畢竟,眼淚只是發泄的方式,而非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