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知道嗎?你的這幅畫今天早上我偷偷地貼在了書房門后,你說要把黑色的媽媽剪下來重新涂成美麗的顏色,你說怕以后看到這幅畫就會感覺媽媽不愛你了。
孩子,就這樣子,留著吧。這是你的內心,也是對媽媽暴躁行為最狠狠的打擊。
多可笑,媽媽已經35歲,仍然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卻時時刻刻要求你保持平和美麗;媽媽直到現在做事情還會沖動,卻要你處處控制自己的欲望;就在剛才媽媽還糾結在到底有沒有被別人騙的是事情上。。。
瞧,這樣糟糕的媽媽還有什么資格管教你?
昨晚飯后,你急不可待地用媽媽的馬克筆涂鴉,說也想和媽媽一樣繪制思維導圖,白白的紙上有三個可愛的火柴人,最左邊小小圓圓的臉笑嘻嘻的是你自己,中間大大的腦袋你說是爸爸,右邊是媽媽,一家三口坐在桌子前吃飯,看到這幅畫時我笑了,看得出你當時心情很好,因此許久以來沒有做飯的我給你們做了一頓大餐,還收獲了你好多的額頭贊,那時的我們都好快樂,所以飯后你小跑到書房瞬間畫下了這幅畫。
可是后來怎的局面就變得不可收拾,希望你能去鍛煉身體的我強制拉著你下樓,你卻抱著我的手機不放,怒不可遏的我砸碎了你心愛的ipad,爸爸抱起嚎啕大哭的你看著我憤怒地走下樓。。。
一切美好的記憶就在一瞬間消失了。
整整兩個小時,媽媽在小區里轉啊轉,一直在想,為什么最近總是因為教育你的問題吵架?為什么最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怎么樣才能和你進行有效的溝通?怎么才能管住自己的脾氣?
“媽媽,回來吧。我和棉棉都好想你。”還好,沒有失去理智的我接到電話跑回家中,卻看到了你把本來擁有美麗色彩的我涂成了一團黑,媽媽哭了。是因為看懂了你的畫,黑色代表著糟糕的內心世界和你的憤怒,除了畫畫無法用其他的方式來宣泄。
盡管如此,你還是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你紅紅的眼睛望著我,“媽媽,抱抱我。擁抱一下代表咱們和好了行嗎?以后咱們不再提剛才的事情好嗎?不然我會很害怕。”
孩子,那一瞬間我突然可慚愧可慚愧。
媽媽什么時候才能合格?不知道這件事情是否會在你成長的記憶中留下陰影,一個剛滿五歲的孩子,我卻用大人的方式殘暴地管制你,用自己認為合理的想法來規劃你的未來,用自己未做到的行為來約束你的行為。媽媽為了看書,讓你自己去看動畫片,為了鍛煉身體,限制你看動畫片,看似是為了你的成長而努力,其實不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隨意安排你的生活嗎?你只是個孩子,無力反抗,只能服從,孩子的世界永遠只有媽媽的命令,從來沒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無聲告白》
書中莉迪亞死了。她承載了父母太多的希望和寄托,那種壓抑和恐懼讓她無法呼吸。因為只有當她按照媽媽的意圖去做事情,媽媽才會開心,才會不拋棄家人離家出走去追尋夢想,只有當她獲得榮譽和贊揚,爸爸才能獲得曾經童年陰影下的失去的自尊。她很累,想逃離,想重生,卻不承想被湖水淹死,也許到死也無法明白,生活到底怎么了?
這本書對我來說很震撼,它是一本關于種族歧視、父母教育、倫理常規很多問題的透視。透過這本書,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曾經我也把自己限制在愛與被愛的借口之下,活得很累而迷失自我。所以我想到了你,孩子。這本書留著,送給你,還有以后你的孩子。
我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家庭,媽媽愛你,縱然如此,任何人也不能一味地安排別人的一生,不能讓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對不起,我的孩子,媽媽不該這樣無視你的情緒,媽媽更不該用無法控制的情緒來強壓對你進行管制。這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媽媽在你面前情緒失控,最后一次向你道歉,最后一次用自己的方式管教你。你在成長,媽媽也需要成長。
希望你在成長的路上,能慢慢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在別人的安排指揮下渡過一生。
父母的希望是孩子一生的壓力,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這句話說的很真。
但是,媽媽仍然希望你永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