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提個問題:你的時間夠用嗎?
你心里會想,這真是個愚蠢的話題,時間當然不夠用。
如果再提一個問題:你會管理時間嗎?
你大概會說,時間不會聽我的,我怎么管理?
是的,我們實際上無法管理時間,不能把一天變成28個小時,也不能讓自己的時間流速是別人的一半或者一倍。
這是一個被討論過無數次,但仍然做不好的話題。
常聽到朋友抱怨,每天都不想去上班。我追問原因,朋友說,每天很多事情要做,工作沒有成就感,能力也沒得到提升,收入也沒變化。
當員工晉升為管理者的時候,如果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這不是好事情,有可能說明在時間管理上出了問題。
朋友說,用了一些時間管理工具(GTD),學習了很多時間管理法,感覺作用并不大,反而增加不少麻煩。例如要提前做計劃,設定重要事項。
一開始會覺得有用,減少了一些時間的浪費,也能夠提前做計劃。但要堅持下去,有難度。
上圖是我對時間管理層次的理解。你可以對照自己處在那一層。
時間管理,實質上是管理自己的行為,這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
為什么我們很難管理自己的行為?
1)記錄時間的使用和記錄我們的錢花到哪里去了一樣繁瑣,很難堅持下去。
在移動設備支付沒有的時代,我嘗試過記錄日常的開銷分類,堅持不到一周放棄,一來是覺得用處不大,二來實在記不住或者是惰性導致。一直到移動支付興起,所有消費記錄都通過移動app記錄下來,自動生成數據報表和分析。
記錄時間花銷難度更大,每天會有很多瑣事。別說記錄每件事用了多少時間,有些朋友如果需要寫工作日志,就更能體會。連每天記錄自己做了什么工作,都不情愿,還會去記錄具體的時間開銷?
2)提前做規劃也有難度,計劃不如變化快
好的規劃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不確定性。意味著你充分了解存在哪些不確定性。
什么是不確定性?
一片面包突然從你手中滑落,即將掉在地上的時間內,你能想到幾種可能?
這種情況比較簡單,無非就是正面著地或者反面著地,如果涂了黃油,那么很可能是涂黃油那面著地。
假如你是一名產品經理,老板心血來潮突然問你一句,你認為下一個替代微信的事物是什么?你能不能做個替代微信的產品規劃?
聽到這個問題,你大概率會考慮離職。因為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的信息量實在太大,可能性太多。
事物發展的過程是多種可能性的集合,你對這個可能性空間掌握、了解多少,代表了事物的不確定性。
本質上反映在你對事物的各種可能性的信息的掌握程度。
層次越高的人,對事物的發展規律了解的越多,能獲取的信息量也要大很多。
這也是為什么層次越高的人工作的主要內容以規劃為主,層次越低的人工作內容以執行為主的原因。
制定計劃的目的,是用來應對概率最高的可能性。不代表計劃是永恒不變。好的計劃執行過程中,變化最少。
3)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很多
當靈感來了,行云流水般寫程序或者做某件事情之時,突然有電話或者同事來找你問問題,你回答完之后,發現剛才發現的問題解決思路已經不知所蹤,又要重新思考。
寫PPT的時候,微信群或者釘釘閃爍著提醒你有新的消息,是不是忍不住想點開呢?
人類與生俱來的規避損失心理,讓我們擔心錯過重要的信息和消息??墒菍嶋H上,有多少信息和自己是息息相關呢?
4)思考是反人性的一種活動
我們很少思考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或者那件事。因為思考是一件費力的事情,如果每件事情都思考,大腦會很疲憊。
因為思考是大腦的主要工作,而大腦的能量消耗比是人體器官中最高的。
人類演化過程中,99%以上的時間都是食不果腹,不浪費能量,對于人體來說是一條金科玉律。
頭疼、頭痛、想睡覺,實際上是身體執行預定的生物代碼向你發出的抗議和警告(它可不管自己實際上體脂率有多高)。
當我們談及“管理”二字的時候,意味著思考。一思考就頭疼,索性不管。
5)注意力不集中是長期演化的成果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注意力集中的那些人類前輩,被殘酷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淘汰了。
一萬年前,某個專心研究如何改進手里的石頭武器的智人,被一條不知道什么時候過來的毒蛇咬中,卒。
公元前212年,古羅馬軍隊入侵敘拉古,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死,終年七十五歲。
關于這位數學家的死,流傳有幾個版本:
版本一:羅馬士兵闖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見一位老人在地上埋頭作幾何圖形,阿基米德對士兵說你們等一等再殺我,我不能給世人留下不完整的公式!還沒等他說完,士兵就殺了他。
?????? 21世紀,走路專注看手機掉坑里、發生交通事故、撞墻等等各種因為過于專注導致的事故層出不窮。
?????? 從安全的角度來看,注意力不集中,恰恰是身體演化的結果。只有注意力不集中,才能讓人快速反應突然事件,提高存活率。
?????? 所以,當我們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不要責怪自己,誰讓這是天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