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今日悅讀】
《少有人走的路》
想讓別人聽你的話,就要采用對方能理解的語言;
想讓別人滿足你的要求,要求內容就不能超過對方承受的限度;
想讓對方有所進步,首先就要進行自我完善,這樣才能找到溝通的最佳契機和方式。
溝通是一門學問,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采用的溝通方式也多種多樣。最近在學習關于說話和溝通,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聽喜馬拉雅的節目《好好說話》,發現如果用對了方式,收獲好于預期的效果。
想讓別人聽你的話,就要采用對方能理解的語言
想讓一個孩子聽懂你說的話,就要把語言盡量簡潔明了。很小的孩子,只能接收詞語,說一段話,他能感知到的也就是最后的一個詞,“媽媽,抱抱“,”自己走“;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句子可以加長,但是表達的意思要盡量清晰,更好的是結合動作或者圖畫, “上樓梯要扶欄桿”“香蕉皮要丟進垃圾桶”等等,這樣才能在孩子的腦海中構建完整的畫面,形成自己理解的語言。
《甄嬛傳》熱播的時候,網上流行甄嬛體,文藝調十足
“方才察覺今夜飲茶過甚,無心入眠,若長期以此,定將損膚,他日睡前飲牛奶一杯,方能安心入睡,對睡眠質量也是極好的,攜友飲茶雖好,但也要適可而止,方不負恩澤。”
說“人話”——我失眠了。
對于我們平常人,還是“人話”更好理解吧!
想讓別人滿足你的要求,要求內容就不能超過對方承受的限度
有很多孩子與父母關系緊張甚至決裂,父母要求過高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很普遍的思想,電影《少年班》中的吳未,他缺少天才的潛質,卻被身為副校長的媽媽逼著努力學習,進入少年班,成績總是墊底,內心軟弱,不敢反抗。
《音樂之聲》中的父親把家里變成軍隊,孩子只能穿制服,服從命令,結果孩子都是在壓抑中生活,缺少關心,缺少愛。
這樣的例子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多少輕生的學生都是因為壓力過大,達不到父母、老師的期望,最后只能產生消極的想法
想讓孩子配合自己,滿足要求,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能超過承受的限度!
不僅對孩子,夫妻之間也是這樣,不能總以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對方,即使希望改變,也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雙方都能接受。我一直都想讓老公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從酸辣湯開始,只有他做的最好喝(也真的比我做的好喝),當他以此為樂的時候,又開始研究新的菜品,現在可以做麻辣香鍋,水煮牛肉,鍋包肉等等,這比我之前的嘮叨、要求管用的多!
想讓對方有所進步,首先就要進行自我完善,這樣才能找到溝通的最佳契機和方式。
這句話最近深有感觸,從健身來說,之前健身只是形式,每天都泡在健身房,但是沒有實質的效果,過年回去聊起來,隨便一個話題就被問住了,回答不上來;而經過幾個月的認真練習,我學到的知識很多,可以跟哥哥很好的溝通這方面的內容,并鼓勵他健身。
之前基本不讀書的我,參加讀書營5個月,昨天竟然也開始鼓勵身邊的人讀書,只有自己不斷進步,才能有信心去帶動身邊的人,不然說出來的都是空話,只有自己參與了,才明白其中的好處,有話可說,有鼓勵的理由。
溝通這門學問很大,還需要不斷的學習輸入,讀書能夠讓我言之有物,而正確的溝通的方式可以跟更多的人聊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