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設計的幾個要點:PM要懂點設計(1) | 簡約設計
- 有效簡約:以用戶為核心
- 核心用戶:主流用戶
即以主流用戶為核心的設計能夠實現有效簡約,并給予用戶良好的體驗。可實際上,體驗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只能感受的事物。因此如何量化和描述用戶體驗,是接本文關注的重點。不過在開始之前,先講述一下簡約設計的一個常見原則。
0. 簡約設計的常見原則
《簡約設計》這本書就對“簡約設計”做了一個簡短的原則描述:
1.為每一個設計(功能)設置簡單性的目標
簡單性的目標是相對常規可用性目標而言的。舉例來說,若常規目標是:特殊人群可使用;簡單性目標則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若常規目標是:容易使用;簡單性目標則是:毫不費力的實用。若常規目標是:快速反應;簡單性目標則是:瞬間反應。若常規目標是:快速理解;則簡單性目標則是:一目了然。
這樣的例子可以列舉很多,可總體來看,簡單性目標都是常規目標的一種極致表現。最初即設定高標準高要求,才能在后續的實踐中更符合用戶需求。
2.跟別人講述你的想法:簡潔、清晰、完整
想法在自己腦海中時,網網會有一定的飄渺性,畢竟跳躍性思維總是那么難以捉摸。可利用講述的方式將腦海中的想法分享給他人時,則能幫助我們進一步理清思路,另外故事本身的特性和畫面感,也會幫助我們更好的改進用戶體驗。不過利用故事形式描述腦海的想法不能長篇大論,而應該:簡潔、清晰和完整(章節1 將具體講述如何更好的描述自己的想法)。
3.評估故事,并思考故事中什么元素對用戶行為影響最大
4.分析上述問題,深挖問題深層次愿意,對應找出完美解決方案
這其實是幫助我們在了解用戶使用產品的真實環境后,進一步分析環境中客觀和主觀因素對用戶實用產品的影響,從而找出影響用戶使用習慣的關鍵因素。并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依據該原則設計的產品至少可以保證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達到較好的用戶體驗。
5.將產品設計的核心理念分享給團隊每個人
將設計核心理念分享給團隊的每個人,是為了確保整個團隊能夠理解產品設計的背景和因由,并基于此,保證產品設計在團隊運作中保持一致的方向。擁有一個核心的產品設計理念的產品團隊溝通更有效率。
1. 如何描述用戶體驗
在設計的簡要原則中,我們提到講故事需要簡潔、清晰和完整。那究竟如何做才能達到上述要求呢?
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借助:環境、角色、清潔和語言這四種故事元素,幫忙構造故事的完整性;并利用真實性、流暢性和簡約性,分別修飾對應的元素。
可信的環境需要包含:when(什么時間)、where(什么地點);可信的角色需要講述:who(誰)、why(想要做什么);流暢的情節則要描述:what(遇到了什么問題)、how(如何解決)。
- 可信的環境
- 可信的角色
- 流暢的情節
- 簡練的語言
這里直接借鑒書中的一個例子描述:
2. 什么是好的用戶體驗
盡管我們已經知道如何描述用戶體驗,可實際上,對于用戶體驗的好壞標準,還是有點模糊。若非要給出一個標準,Q喵認為好的用戶體驗就是:以用戶使用場景為依據,結合用戶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并在其中找到最優方案。
不過《用戶體驗設計》的作者也給出了一個更加具體的描述:
- 首先理性的:解決用戶的實際痛點
- 其次感性的:優化用戶情感體驗
為什么要理性與感性結合,且理性在前,感性在后呢?仔細思索其實并不難理解。若一款產品只是大吹情懷卻并不能解決用戶的任何實際問題,那用戶頂多在第一眼看到驚嘆后,就會把他拋棄;畢竟按照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人類也是先解決實際需求后,才轉而追求精神層次的需求。
若僅理性的解決用戶需求,而不關注情感上的體驗,那用戶就很難對產品產生情感上的依賴,從營銷的角度來說,用戶忠誠度和滿意度很難達到一個高點,且用戶粘性低易流失。對任何一款產品而言,培養新用戶和挽留老用戶的成本都是很高的。
3. 用戶需求哪里來
上文講述了很多用戶體驗的相關信息,不過上述內容的前提則是:你知道用戶需要什么。用戶需求的常見來源渠道有以下幾種:
- 用戶調研
- 用戶反饋
- 競品分析
- 產品數據
- ···
寫到這里其實有點偏PM的需求分析,不過兩者本身也是要相互結合的。這幾種方式在PM的日常中都很常見,比如在用戶群里直接收到用戶的反饋進而得到用戶需求;或者分析后臺數據發現數據異常后進行用戶調研獲得背后深層次用戶需求;再或者分析競品后發現流失用戶或目標用戶的其他需求。方法之間并不區分好壞,關鍵是如何利用,以及發現問題后如何解決。
4. 用戶需求存在的問題
用戶需求的來源渠道多種多樣,甚至于每天逛逛產品評價區,就能有上百條用戶的建議評論,然而這些建議卻并不能直接采納。這是因為我們收到的這些用戶反饋可能會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 用戶可能心口不一
- 用戶可能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
- 反饋用戶可能不是我們的目標用戶
- 目標用戶的意見可能存在不一致
- 用戶意見可能不專業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某個自拍軟件在做用戶調研時,用戶普遍反饋軟件中的濾鏡太少,若直接采納,可能就是多加幾款濾鏡;然而在進一步接觸用戶的過程中卻發現,用戶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每一款濾鏡不能做簡單的微調整。由此可見,用戶有時可能表達不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
5. 用戶需求如何分析
盡管產品設計的核心準則是:以用戶為中心,但在接受用戶需求時,卻需要我們認真傾聽和仔細斟酌。如何正確的分析用戶需求?,《破繭成蝶》的作者就基于這個問題給出了傾聽用戶的幾點建議:
- 刪除明顯不合理的需求(不可實現、價值不大、無使用場景)
- 挖掘用戶真是目標
- 匹配產品定位(用戶目標、產品定位、產品特色)
- 考慮項目資源并排定優先級(實現成本、商業價值、用戶價值)
若換成大白話來描述,則可表述為:
- 判斷是否為目標用戶
- 考慮用戶的使用場景是否符合常理
- 考慮是否為用戶內心的真實想法
- 考慮是否符合產品定位
- 考慮項目資源
依照這五個步驟篩選大量的用戶需求,最終剩下的就是符合產品定位和資源要求的用戶核心需求。
這次扒了一點產品設計中與用戶體驗相關的信息,在了解了產品設計的一些前端準備后,下一章Q喵準備寫一下設計過程中的可用性原則。
PM要懂點設計(3)|可用性原則
另,這次的設計系列出自幾本書籍的感悟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
《簡約至上》
《用戶體驗要素》(簡稱用戶體驗···我懶)
《破繭成蝶》
《點石成金》
《About Face 3 交互設計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