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給實習生交待工作,讓她三天內做好一份社區培訓用的課件。她是個5號,所以,無需多言,交待完工作要求我就走開了。
我們所的2號男同事發話了:你這么狠,三天內能做個培訓課件出來么?
他的話里明顯帶著挑釁,我感受到自己的內在有一股憤怒在胸口聚集,但為了面子,又不好發作。我只是簡單的說了一句:她做不完自己會說的,也可以順延。
同事繼續說:那你也要給她交待下具體該怎么做啊。
我說:她不用,如果需要她會主動找我的。
在這個過程里,我明顯的看到自己的怒火在升起,我認為同事在挑釁我,也不顧我的面子這樣方面質問我,況且這跟他沒有屁關系,人家有壓力完不成需要指導不會自己說么?我的角色認同在受到他的質問時,發飆的狀態分分鐘就上來,但也同樣為了面子和形象,我壓抑了這個憤怒。
真相是,同事將他內在的壓抑和評判投射給我,他認為我是一個控制欲強很自我的人,而我又正好接受了他的這個投射,所以勾起了自己的情緒。我又評判他是個好管閑事的人,情緒就這樣糾纏在一起。
我的需要其實是讓同事理解接納我,尊重我做事的界限,我不想被他評判指責,如果真有不妥,我也希望是當事人直接當面和我溝通。這樣簡單的需求,在我的情緒起了反應后,我就沒有辦法清晰溫和的表達出來,只想將憤怒投射出去,將對方燃燒掉。
其實在情緒升起的那一刻,我可以回到自己的內在,先和自己情緒的感受在一起,看看是哪里受傷了,有什么感受,看看這個情緒的變化會是如何,當處理自己的情緒后,我才能真正的回到真正的當下,去真實的回應,而不是著急把情緒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