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從小就不是個戀家的孩子,記得他小時候從來不認生,哪怕是陌生人,只要是稍稍一逗引,拔腿就要跟人家走。我們經常開玩笑說,這要是讓人家拐賣了,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大概都不想找家了。
現在孩子長大了,更是要求獨立,不喜歡父母老是黏著他。自從上了大學,就很少回家了,甚至連第一年的春節,在家里住了沒幾天,就非要回學校去。平時更是從不回家來住,問他,總是說學習忙啊,要不就是在搞項目,在準備競賽啊,回家能干什么呀等等。
好在他就在本市讀書,每隔兩三個星期,我們這一對空巢“老人”就會耐不住思念到他學校里看他,一家人在美麗的校園里散散步,談談心,交流一下彼此的狀況,鼓勵叮囑一番,倒也其樂融融。
只是兒子基本就只有十幾分鐘的耐心,過了這個限度,就開始頻頻看時間,或者直接催我們道:要不你們回去吧,我還要到實驗室去。言外之意是,可以了吧,滿足你們的要求了吧。有時,我們想一起到飯店去好好吃一頓聊一聊,兒子也總是說學校食堂很好,什么菜系都能吃到,不用麻煩了。唉,他怎能理解我們有多希望多點這種麻煩呢。小時候,是孩子離不開父母。長大了,是父母離不開孩子了。
現在,兒子順利保研了,大四可以過一下“豬一樣的生活”了,我們很欣慰,更希望他周末能回家一家人好好慶祝一下,可是他卻總是說有事情要做。前幾天,在我們的家庭群里,我又連番給他發信息,讓他多喝水啊,注意鍛煉啊,天冷了要及時增減衣物啊等等。可是兒子還是一如既往,幾條信息之后,才回了簡短的兩個字“知道”,讓我很是失落。
后來我想起來,這幾天在超市里看到有賣馬奶子葡萄的,就說:“馬奶子葡萄上市了,你不是最喜歡吃葡萄雞丁嗎?回家住兩天吧,我給你做。”沒想到,過了一會,信息就來了,好像還從來沒有這樣快過呢:如果是做葡萄雞丁的話,那我就回家住幾天吧。
看著這幾行字,不禁令人莞爾。看來還是我廚藝不行,沒有能栓住兒子胃的“媽媽的味道”。不是有這么一個段子嗎,以前的孩子記住的是媽媽的味道,現在的孩子記住的是媽媽給我點外賣。我雖然還不至于總是給孩子點外賣,但由于忙于工作,真正認認真真給家人做頓飯的時候也不是很多,甚至沒有幾道能拿得出手的當家菜。想來真有幾分慚愧了。
老公總是勸我不要再把已經二十歲的一米八五的大兒子當成小孩子了,他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不要給他太多羈絆。可是,我卻慶幸,幸虧有這一道別處買不到的家鄉小食,可以隱隱地栓住以后可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的兒子的心,讓他記憶中永遠留下一抹“媽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