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一直以來獨孤求敗的中國乒乓突然傳來新聞,隨著樊振東在半決賽不敵德國選手波爾,八名國手全數出戰的中國男乒慘遭全軍覆沒
第一時間,大家又想起了某個不懂球的胖子,有他在斷不至如此,
也有人說,我們支持胖子復出,去日本去韓國,把中國擊敗,好好打一些領導的臉
這個回復被許多人點贊,
就像大家討論起岳飛當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也總有后人說還不如當時就來個將在外有所不從,或索性反了
大家往往會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內心對體制的憤怒
其實,這樣的事,并不是沒有人干過
曾經有一個女孩,叫何智麗,許多人也許對她的另一個名字更有印象:小山智麗
我覺得,也是時候更客觀眼光看一下當年小山智利的讓球事件了。
1987年世乒賽,半決賽時教練讓何智利讓球,她不,直接拿下對手然后一路殺進決賽奪得冠軍
事后,組織十分震怒并決定處罰,后經上級協調免于處罰,但次年被取消參奧資格。導致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她退出乒壇
現在回過頭看,如果故事只到這一步,我想更多的人,肯定會對這個女選手報以同情,一個一度世界排名第一,也確實有實力奪冠的運動員,只因為不愿意讓球,就被處罰。大好年華,世界冠軍,卻無奈退役,她心里的怨氣,不難猜測
但之后的發展可以說是世事難料。退役后,何智利遇到了他的丈夫,日本工程師小山英之,結婚后從夫姓改名小山智麗。隨后去了日本。并于3年后的92年復出代表日本參戰。
之后事情大家都聽過了,94年,她一個人接連擊敗前奧運會冠軍陳靜、喬紅和鄧亞萍,奪得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更讓國人印象深刻的,是決賽局上,她贏下一球,就大喊一聲“吆西”(日語:好的),并最終3:1擊敗了鄧亞萍
奪冠之后一片嘩然,各路報道稱她為“叛國者”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在想,無論如何,你這樣一口一個吆西,打自己祖國的臉,很有意思嗎?
但后來我也明白的多了,不禁思考,其實,這是她在發泄內心的恨吧
她含恨代表日本參賽,其實不是反對祖國本身,而是對某些人的一種抗爭
最后的決賽上每一球,都說憤怒的力量在驅動著她吧
是,你不是要我讓球嗎?
你不是覺得我拿不了冠軍嗎?
你不是隨便就能不準我參賽嗎?
好,現在讓你睜大眼睛看一看,我,世界冠軍!
— —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大家,我曾經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來!我不是你為所欲為揉捏的工具!
如果拋開一切主觀因素,我甚至覺得,這個事,絕對是傳奇級別的勵志故事,真的
最后的劇情放到電影里現在拍出來,怎么也得是10億起步。
但之后小山智麗的代價,是戴了一輩子“叛國者”的帽子為自己的祖國所不容
你說她后悔嗎,我猜也許會后悔
但是當時的那種情緒那種憤怒那種孤注一擲,我也能理解
有人說,她之前也接受過讓球,但她最后也用實際證明了自己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也有人說,出去可以,新加坡臺灣香港隨便選一個,甚至德國瑞典都行,就日本,不行。有道理,但很多時候,這個也不是她可以選擇的
但在我的眼里,小山用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方式堂堂正正的打敗了她認為的敵人,證明了自己。很光輝,是驕傲。
真正應該被大家討伐的,是造就了小山的人
那些高舉集體主義大旗的人,并不是真的為了集體,他們只是為了一己之私的暴君罷了
很多時候,我們憤怒的也不是體制,而是體制里的一些人
有一個事情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那以后,所有的中國比賽,再沒有哪個人提過讓球這件事,而女乒,也在之后成為了世界乒壇的霸主
小山終究是用她的方式改變了一些人
所以,今天大家提起胖子的時候,老實說,我覺得現在我們需要的,可能不是一個胖子
而是一個小山
我甚至還希望奧運會德國日本什么的把國乒按地上摩擦
我知道這不是打祖國的臉,因為現在咱們祖國的臉不靠這一兩塊金牌來維系
我就是想打某些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