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使用情緒要符合事實和邏輯
攻擊他人不能師出無名 , 無憑無據 , 就算你用情緒化語言也要符合邏輯 , 否則只會給人感覺過激 , 以此引來激烈的反彈 。比如最近陳老師罵志玲姐姐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師出無名,既無事實也無邏輯,而且使用了最低級的語言攻擊另一個娛樂圈大V,結果就是不僅沒對對方造成傷害,反倒讓自己招黑。
情緒這種東西屬于個人的心理垃圾,你如果毫無理由地向公眾場合排,勢必會引起反彈,你本來的目的是去煽動別人,搞臭自己的對手,結果你手里沒人家把柄,說話沒有事實依據也沒有道理,排的這個負面情緒有多激烈,你受到的反彈就有多激烈,自己潑出去的糞,就首先會被彈回來,這在人際關系中是通行的。陳老師這個舉動可以說是經典反面教材, 看似是出言不遜攻擊他人 , 其實就是過度情緒化后行為出格 ,可以負分滾粗,直接導致大量粉轉黑不說,連他要去維護的人也被坑。。
但假如陳老師爆出大料,證據確鑿,有實憑實據證明志玲姐姐確實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那么他無論使用如何粗俗的語言,我們也只會覺得他很痛快,很真性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做這種事情。
有很多人分不清真性情和沒教養的區別,其實這中間的一紙之隔就是說話是不是 符合事實和邏輯,范爺就是這方面絕佳的例子。
比如我們看范爺也經常說話很直率很真性情,有一定的情緒化成分在那里,但是人家的直率既符合事實,也符合邏輯,所以她說看起來很激烈的措辭:
“ 我不想嫁入豪門,我就是豪門 ”
“ 我挨得起多深的詆毀,就經得住多大的贊美 ”
“ 如果說我是個花瓶,也算是個名貴的花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放的 ”
“ 我這種個性的人,誰敢包養我?我不包養別人就不錯了 ”
——范冰冰
雖然說這些話看起來容易招黑,之所以不會被人反感,就是一個字: 老子他媽的服??!
2 、 處理他人的負面情緒
知乎上有這樣一批搞心理學的,別人出了什么問題就動不動給人追溯童年,痛斥原生家庭,總的邏輯是“你的無能,你的失敗其實真不怪你,只怪你的家庭和你不幸的經歷,怪政府怪社會怪你生不逢時,其實你挺好的,別那么自責”。
這跟一幫屌絲混得不好怪家里沒錢有啥區別?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無能和失敗推卸給不改變的客觀事實的時候,其實意味著他之后的行為是很消極的,你如果盡怪自己家里沒錢,你以后再去接觸女孩也只會想我家里沒錢,等于說否定了問題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
看到這里了,如果想成為社交、泡妞達人的小伙伴,可以關注學姐我的簡書,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私信,或者加群,這些價值99元資料統統免費送,我的懶人聽書主播名“學姐日姬”上有一大波錄音,先到先得,送完就沒了~~
先給各位小伙伴嘗嘗鮮【精品錄音為什么對工作三分鐘熱度,怎么辦?】
但是這一類護短的人總是很受歡迎,最著名的就是說那句“你找不到對象是因為你太好了”那哥們,我就不點名了,這種話總是很有市場的,如果放到古代,如果對話語境是臣子對皇帝說,這妥妥地就是佞臣之語。
但是那又怎樣, 當別人表達出情緒的時候 , 其實他們要的并不是你給她分析邏輯 , 講述事實道理 , 就是要你的無條件地站在ta 這一邊,罵那個傷害ta的人是傻逼,是王八蛋,是豬狗不如。
? ? ? ? 除了這類護短以外,還有另一種類似的語言:“其實減肥不用那么辛苦的,適當地吃一點對你有好處?!薄澳隳敲磁Ω陕?,人就應該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如果不注重休息得了病,掙那么多錢有什么用?”
其實這樣的話看似有理,但就是利用了人性中的弱點,讓你給自己的自私、軟弱、懶惰、無能找到出口,告訴你“無能有理,偷懶無罪”,看似是講道理,實際上是在迎合情緒。其實如果有過堅持長跑的同學就有這樣的體驗,當你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腦子里總會出現類似這種“惡魔的低語”:誒呀該休息一下啦,膝蓋會撐不住啦;這樣跑猝死了怎么辦……諸如此類的語言,讓你撐不過最難受的那個時間點。
其實前面這樣護短的話說完已經能處理情緒了,但是問題并沒得到解決。當他人有情緒的時候,你必須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引導別人,比如一個人總是很失敗,對自己灰心喪氣。如果你再去痛斥是他無能,他只會更加難受不知所措。
所以在去安慰別人的時候,你首先要卸下他對人的攻擊性(自責其實是對自己的攻擊),而是用 客觀事實和邏輯來代替人 。比如說,一個人說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覺得難過的時候,你最恰當的回應應該是,其實這個真不是你這個人的問題,而是你處理這個事情方法不對(把對人的否定轉移到方法上),這是個悖論,之所以你沒去找解決方法,就是因為你一開始就說自己無能啊,你說了這話,還怎么可能解決問題呢?
3 、 解嘲
其實當公共場合遇到別人的嘲諷和攻擊,是有人總結過方法的:
方法1 : 自嘲
Step1:承認
Step2:把缺點說成好處
Step3:強調這個好處只能我享用,你得不到。
比如別人說你胖,你可以說胖好啊,可以站在妹子身邊可以擋風擋雨,站在你面前可以擋你手機信號,你可以嗎?
方法2 : 同質對比
Step1:承認
Step2:挑其中一個字來對比
“ 你心虛 “ "總比你腎虛好 ”
"你情商低 “” 總比你底盤低好 “
” 你長得矮 “” 總比你長得猥瑣好 “
注意 : 同質對比不要用攻擊性太強的詞語 ,要不然會打起來
方法3 : 合理化
Step1:承認
Step2:給出一個既扯淡又合理的解釋
“ 你不喝這杯就是慫 ”“ 在你這種騷貨面前誰敢不慫啊 ”
“ 你是不是智障啊 ”“ 你這么漂亮,智商再高也直線下降啊,看傻了嘛! ”
“ 你這東西這么爛,能不能便宜點 ”“ 誒呀,你這么識貨,一看就是高人,就不要還價了,不符合你的身份地位 ”
4、少說”我“字
還是陳老師的例子
之后開記者招待會,陳老師不僅沒有為自己的不當言論道歉,反而一副我行我素死不悔改的紈绔子弟做派,更加扣分。大家如果看陳老師那個采訪 , 你天然就會覺得很反感 , 但又說不上為什么 , 其實就是因為他一直在說“我 ” 字 ,這水平就很差了?。。?/p>
自我辯護最重要的,不是去解釋自己的行為,那樣其實根本達不到目的,對于一些明顯在事實上存在錯誤的問題,如果要進行自我辯護,最好的方式應該是用問題去回答問題:
”陳老師你為何這樣去說志玲姐姐?“
”請問這話只是我一個人說嗎?“
”那為什么你說臟話“
”嘴上臟和心里臟你認為哪個更臟?“
”那你能跟大家說明下事實真相嗎?“”有些話我敢說你敢聽嗎?”
? ?但凡在公共場合跟人對話,只你多次說“我”這個字,不僅LOW,而且很容易被人反感,所以大家不妨去看看黃渤那個視頻中的對話,基本上“我”字非常少。
這是因為黃渤在應對他人比較尖銳的問題時,在完美接梗后,直接話鋒一轉道張家輝和蔡康永那里,不把矛盾聚焦在自己身上。
而陳老師的做法恰好相反,他出來辯解這個事,成功地把所有矛盾的焦點都聚集到了自己身上,這就屬于不會說話的典型。
5 、 對事不對人 , 把他人對你的批評指責甚至攻擊當作鞭策
在知乎上寫這么久的東西,其實我一直很想關閉評論區的,原因很簡單,評論區除開認同度特別高的手動贊以外,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是不友好的。
但是后來我還是沒這么做,有時候也很想看看別人到底說了些什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別人說這些,以此來改正自己的做法,獲取更多的經驗,把負面反饋和批評當作鞭策吧,當時很多時候我還是會不爽的,別人噴我我也會噴回去。
但是除了犯了原則性錯誤傷害了他人以外,我也是不會認錯的,只是會在措辭上作修飾。其實很多時候身邊關系比較親密的人,他們的批評往往是出于善意而非惡意,所以很多時候當面對他人的批評的時候,需要做的并不是去反駁、辯解,那只會讓人更加討厭,而是需要在心態層面去認識到,你的行為、語言一定有不妥的地方。
很多時候說話也是這樣,為什么有時候別人為什么會口出惡語,那一定是有些事情和行為你做得不妥當,要么就是你很LOW,要么就是你確實冒犯到了別人,而這樣的惡語和批評,很多時候善加利用,可以改變他人對你的印象。
? ? ? ?但是如果你對人不對事的話,就糟糕了。
很多情侶吵架,一言不合撕逼, 都是因為對人不對事,非要爭個高下,辯出對錯,但是這樣做是毫無意義,因為這就是對人不對事, 比如因為不同意某人觀點而罵別人是傻逼,而不是指出事實錯誤和邏輯漏洞;居高臨下的姿態去給別人提建議……等等這些都是給彼此找不自在。
說到這里,如果想成為社交、泡妞達人的小伙伴,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官方V信,每周文章都有更新。
? ? ? ? 還有什么不說事只罵娘的;上來問你資歷學歷或者擺自己資歷學歷的;我們不在一
個層次不屑于跟你爭論;為什么你這種弱智也能出來騙人??傊@類人統統都是不跟你說事,只來發泄情緒,搞得你很無奈的同時,除了刪他評論以外,只好回頭好好反省下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好,畢竟確實有人寫東西是所有人都點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