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回答一個問題,賈母是否想替寶玉向薛寶琴求配?從原文入手。四十九回:
后有薛蟠之從弟薛蝌,因當年父親在京時已將胞妹薛寶琴許配都中梅翰林之子為婚,【蒙側批:寶琴許配梅門,于敘事內先逗一筆,后方不突。實此等法脈,識者著眼。】正欲進京發嫁,聞得王仁進京,他也帶了妹子隨后趕來。
這段話說了一個重大的事就是寶琴的發嫁,也叫送嫁,指按照與男女方商定好的時間,男方迎娶、女方把女子送至男方家。也就是說寶琴進京是來結婚的。但直到80回結束,男方迎娶了嗎?寶琴被送到男方家了嗎?沒有。為什么?在第五十七回有個解釋,“寶釵聽了,愁眉嘆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進來。若是在這里,琴兒過去了,好再商議你這事。”但實際上,梅翰林在第七十八回已經在京里了。第七十八回有段話:寶玉笑道:“不但不丟丑,倒拐了許多東西來。”王夫人一看時,只見扇子三把,扇墜三個,筆墨共六匣,香珠三串,玉絳環三個。寶玉說道:“這是梅翰林送的。“看到沒有?梅翰林在京里呢,為什么寶琴既然訂了婚,為何沒有約定時間?難道嫁不出去了?這里肯定是出了什么變動。
我覺得是可能薛家出什么問題了,梅家悔婚了,所以發嫁一事遙遙無期。而且這件事是突發的,薛家非常著急,所以,才有”聞得王仁進京,他也帶了妹子隨后趕來。“為什么是王仁?王仁是鳳姐之兄,王家的王子騰現在是大官,鳳姐的許多事都在打著王子騰的旗號在辦,薛姨媽又是王家的人,所以,薛家應當是為寶琴發嫁之事在求王家。
寶琴發嫁、梅家悔婚。這件事誰知道呢?寶釵當然也知道,四十九回,寶釵笑道:“我們薛蝌和他妹妹來了不成?”。對于王家,不用說肯定是知道的,薛家追著王家一起上京來的,那么,鳳姐肯定也知道了(王仁為其胞兄),鳳姐知道了,賈母能不知道嗎?賈母既然知道了,為什么還想把薛寶琴許配給寶玉。明明對已過及笄之年的姐姐寶釵不去求配,卻去說已經定婚的妹妹。
所以,賈母就是寶黛黨,她就是告訴王夫人薛姨媽們,我沒有看上寶釵,我不希望金玉緣。我們再看看原文:
賈母因又說及寶琴雪下折梅比畫兒上還好,因又細問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內景況。薛姨媽度其意思,大約是要與寶玉求配。薛姨媽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許過梅家了,因賈母尚未明說,自己也不好擬定......鳳姐也不等說完,便嗐聲跺腳的說:“偏不巧,我正要作個媒呢,又已經許了人家。”賈母笑道:“你要給誰說媒?”鳳姐兒說道:“老祖宗別管,我心里看準了他們兩個是一對。如今已許了人,說也無益,不如不說罷了。”賈母也知鳳姐兒之意,聽見已有了人家,也就不提了。
這段話中,鳳姐己知寶琴發嫁,卻與賈母一唱一和,預意何為?另外實際上這段話并沒有明說賈母欲為誰求配,全是薛姨媽的猜測。
下面,我想把寶琴這個人物從頭梳理一番。
薛寶琴這個人物來歷非常突兀,在前80回中,從書中敘述來看,若論才華,足與釵、黛、湘旗鼓相當;若論相貌,尤在其姐薛寶釵之上;若論受寵程度,僅寶玉可與其媲美,簡直無人出其右者,把寶釵、黛玉都給比了下去。特別是戲份非常之多,大大超過了正十二釵中排名很前的妙玉以及秦可卿、巧姐等人。她卻又不是正十二釵之人,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兼美完人,令人費解。
有紅學家認為,寶琴應該不在薄命司,會好好的活下去,與其他女子做一對照。但脂批里有這么一句話:第十八回【庚辰雙行夾批:妙卿出現。至此細數十二釵,以賈家四艷再加薛林二冠有六,添秦可卿有七,熙鳳有八,李紈有九,今又加妙玉僅得十人矣。后有史湘云與熙鳳之女巧姐兒者共十二人,雪芹題曰“金陵十二釵”是本宗《紅樓夢》十二曲之意。后寶琴、岫煙、李紋、李綺皆陪客也,《紅樓夢》中所謂副十二釵是也。】看到沒有,寶琴是副十二釵,一樣是薄命者。既使未入薄命冊,其命運也是悲劇的,為什么?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命是無法逃脫的。
曹公寫她到底為何?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一些可能:
一個是現實中的兼美。這個意思就是,寶琴確實有其人,而且可能是很親近的人,曹公用寫而不寫的方式來表現她,一如可卿,既寫其人又隱真事。所以,有些不應該在場的地方,她卻偏偏又在場。如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此類大事,卻是從寶琴的眼中寫來,她不過是以一個親戚的身份,如何卻能夠進入到賈府的宗祠,參觀賈府的除夕祭祀;一些她明明在場,卻又仿佛不在場,如寶玉過生日,晚上開夜宴,書上明明寫道:探春命翠墨同了小燕再三的請了李紈和寶琴二人,會齊,先后都到了怡紅院中。此時,她明明在場,可大家一起占花名兒的時候,連麝月都占了,卻獨獨沒有她。最終,幾次重要的出場之后,她又被忘記,再也沒有消息了。
一個是對寶黛愛情的證明。這個原因很簡單,寶琴一進入賈府,就明顯對寶黛姻緣造成了威脅,曹公假寫賈母和鳳姐都想給寶玉求配寶琴,但黛玉對此卻無動于衷。即使說黛玉知道寶琴已許配給了梅翰林之子,沒必要吃她的醋,可對于寶琴這種勢頭,以黛玉的個性,她決不可能一點想法都沒有。然而,書中卻這樣說:
一時林黛玉又趕著寶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親姊妹一般。那寶琴年輕心熱,今在賈府住了兩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見諸姊妹都不是那輕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見林黛玉是個出類拔萃的,便更與黛玉親敬異常。
甚至吃鹿肉時,黛玉不吃,她也不吃,
只見寶琴披著鳧靨裘站在那里笑。湘云笑道:“傻子,過來嘗嘗。”寶琴笑說:“怪臟的。”寶釵道:“你嘗嘗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愛吃。”寶琴聽了,便過去吃了一塊,果然好吃,便也吃起來。
薛寶琴的出現,是曹公特地取出的一塊試金石。薛寶琴更美更有才,寶玉卻不曾對她有半分情,甚至賈母都可能想為他跟薛家提親了,他亦沒有一點非分之想,并明確告訴紫鵑,寶琴與他的生活無關。他對寶琴的好,全是哥哥式的,所以他知道她美、有才,卻沒有一個細節表現出她那種讓人心動的魅力。所以,即使寶琴這個兼美的到來,也只是證明了寶黛愛情的堅實。
一個是對釵黛合一友誼的認證。這個就是‘孟光接了梁鴻案’。寶釵寶琴一體而已。
當賈母一再表現出對寶琴的寵愛時,寶釵對寶琴說“你倒去罷,仔細我們委曲著你,我就不信我那些兒不如你”時,湘云說:“寶姐姐,你這話雖是頑話,恰有人真心是這樣想呢。”琥珀指著黛玉說就是她,湘云不說話了,寶釵笑著說:“我的妹妹和他的妹妹一樣。他喜歡的比我還疼呢,那里還惱?”如果說湘云多少有點幸災樂禍,寶玉則一直隱隱有些擔心,他知道黛玉有些小性,擔心賈母疼愛寶琴她心里不自在,這次看到黛玉真的像寶釵說的那樣,趕著寶琴喊妹妹,待她如親妹妹一般,心里也覺得驚奇。原因是:
黛玉聽了,禁不住也笑起來,因笑道:“這原問的好。他也問的好,你也問的好。”寶玉道:“先時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沒的說,我反落了單。”黛玉笑道:“誰知他竟真是個好人,我素日只當他藏奸。”因把說錯了酒令起,連送燕窩病中所談之事,細細告訴了寶玉。寶玉方知緣故,因笑道:“我說呢,正納悶‘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原來是從‘小孩兒口沒遮攔’就接了案了。”黛玉因又說起寶琴來,想起自己沒有姊妹,不免又哭了。
最后,說一下寶琴的詩詞:
書中還有一個特點,即寶琴出現的幾回,都與詩詞有關,包括:蘆雪庭聯詩、一首《詠梅花》、十首《懷古詩》、一首真真國女孩的五言律詩、一首《西江月》,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這些詩詞之作雖多,雖然大家都在贊美,但真的按詩詞質量排名,應在黛釵、湘,甚至探春寶玉之下。所以這個又是曹公的一個障眼法,說她是黛玉高配版根本就不符合實際。
我們從她詩作上看看,首先是聯詩,聯為排律而,主要是考查捷才和記憶的詞匯量,翻了翻,貌似沒有特別的句子,“綺袖籠金貂。光奪窗前鏡,吟鞭指灞橋。賜裘憐撫戍,伏象千峰凸,”等等,末見其長、末見其警,比“鰲愁坤軸陷,龍斗陣云銷”等氣象遠差,比“拗垤審夷險,花緣經冷結,沁梅香可嚼”等又情致不如。
十首《懷古詩》五絕,我認為根本就不是謎語,曹公狡猾,讓大家猜了200多年。但詩句比黛玉的幾首五絕還是差很多氣息的,一些句子比較粗俗,其中的“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出紛紛口舌多”、“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喧闐一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游。”等等應當都不是真正詩語詩句,當猜謎倒不錯,所以大家認定是猜謎語,主要因為詩不像詩的緣故吧。
有兩首詩比較特別,涉及到了禮教禁區。其一是《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詩中提到的蒲東寺,是《會真記》、《西廂記》中的人物張生和鶯鶯相會、相戀的地方。從詩句所寫來看,所懷并非蒲東寺,而是為張生和鶯鶯私相傳遞信物的紅娘。詩中“骨賤”、“勾引”,用詞粗鄙。
另一首《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
這首詩中的梅花觀,是懷《牡丹亭》的杜麗娘。這兩首無疑都與愛情有關,而且是自由的愛情選擇,違反禮教,當時算禁書。黛玉曾不小心說了《西廂記》《牡丹亭》的句子,寶釵抓住教育了黛玉一番,而黛玉竟心服口服。但寶琴公開寫的兩首詩,問題要比黛玉所寫更為嚴重。因此,寶釵聽后,先假裝不懂,后雖也想教導她一番,反被眾人批評。其中黛玉最先發起攻擊,接著探春李紈等表示了支持。在別的女子就是有傷風化的事,在寶琴這里成了公然允許的行為。可見寶琴的詩可能卻有其事,不過用障眼法表達出來。
劉新武據此認定寶琴這首詩”不在梅邊在柳邊“,說她最終嫁給柳湘蓮。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湘蓮因尤小妹死而出家與寶玉因黛玉死而出家,是一致性寫法,所以應該不會有出家又回來再娶寶琴這種情節發生。
下面是《西江月》柳絮詞,
漢苑零星有限,隋堤點綴無窮。
三春事業付東風,明月梅花一夢。
幾處落紅庭院,誰家香雪簾櫳?
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離人恨重!
不懂詩詞的人可能感覺好悲壯,實際上這首詞很不成功,犯了初學填詞人易犯的毛病,喜歡堆砌、喜歡亂用典。寶琴這首詞里句句用典,全是別人的東西,卻獨沒說自己,沒有達到詠物詞的基本要求,與釵黛湘、探寶的詞中相比,高下立見。
下面這首詩,實際為寶琴假托真真國女兒所作。黛玉當場就揭穿了,黛玉笑拉寶琴道:“你別哄我們。他們雖信,我是不信的。”寶琴便紅了臉,低頭微笑不語。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島云蒸大海,嵐氣接叢林。
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
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
這是寶琴寫的最好的詩了,“島云蒸大海,嵐氣接叢林”一聯頗有氣勢,“月本無今古,情緣自淺深”也能壓的住,與書中寶玉做的幾首五律比并不差,氣息還強。
寶琴未來的命運也應在這首詩中,因為詩中盡寫自己的悲離,夢想不成、流離顛沛,豈非祥兆?預示以后命運不濟。此外,寶琴為何假托外國美人,我還沒想好。
上面詩詞的釋義,大家百度一下,蔡義江等大家解釋的非常到位,我不重復了。
另,87版里,寶琴演員顏值與原書差距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