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 追求虛浮的,卻是無知?!?br>
這句出自《圣經》的話語,掛在歸真園廚房的土墻上。六年的時間,土墻和畫框日益黯淡,字跡卻依然閃著光芒。在這里,“耕種”二字的意義,被越來越多的人銘印在心。
土地,在耕種的同時,還需要養育。歸真園有許多借助自然力量養育土地的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堆肥。提到堆肥,我們先來看看歸真園獨具特色的旱廁。
除了堆肥,歸真園還會種一些特殊的草類,來養育田地。前兩天我們都是跟水稻打交道——割稻、脫粒、曬谷。。。今天一大早,我們就出發去果園整理田地——先鋤草、再種草。
這里的果園,是多樣化種植的,多個品種的果樹在一起生長。由于每種果樹上的蟲子種類不同,不同的蟲子之間又會相生相克,于是不需要特別的除蟲措施,果樹也可以長得很好。另外,在果樹與果樹的間隙,還種有各種蔬菜,這樣立體種植的方式,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陽光的力量,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果園的生物多樣性。
在曾教授的帶領下,一個個都拿出吃奶的勁兒鋤起野草來。
麥子老師一對一的指導,傳授鋤草獨門秘籍。
八十歲的曾教授,每天依然下地干活,不急不躁。每一天,都是播種; 每一天,也都是收獲。
孩子們不小心把菜苗給踩傷了,曾教授小心翼翼地用草桿把折斷處綁上,讓養分能繼續通過,看傷口能否慢慢愈合,曾教授說,如果用濕泥巴糊住,效果會更好。
鋤草間隙,孩子們找起了蚯蚓,還不辭辛勞地把蚯蚓拎到每株果樹旁邊,說是讓蚯蚓們多幫果樹松松土。
我們奮力鋤去野草后,開始種草——在水田里撒了紫云英種子,在旱地里了三葉草種子。這兩種草都屬豆科類,固氮效果特別好。秋季播種,待來年開春犁地時翻入土中,就是天然的養料。
人智醫學的Henk老師說,鳥兒不是飛翔在空氣中,而是空氣托著鳥兒升降; 不是土壤孕育了植物,而是植物養育了土壤。其實,人和地球的關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大地賜予我們食物的同時,我們也在悄然影響著地球——日間每一個清晰的思考、每一絲流淌的情感、每一股蘊含著無限可能的意志、每一次播種、鋤草、堆肥、收割。。。都在夜晚的星空下揚升,一點一滴地,帶給這個星球無限的光芒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