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阿靜123
01/未知苦焉知樂!
我只是突然難過了,因為明天上班了~
對于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終其一生,人們都在追尋各自想要的快樂。但什么是快樂,又有幾人能熟知,自己想要的快樂是什么?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越發(fā)難以快樂起來。我想,或許不是我們越來越難以快樂,而是越來越難以滿足。人一旦偏執(zhí)的追求快樂,便越來越難以快樂。
小時候吃一包辣條就可以很快樂,是因為只享受吃辣條本身的味蕾的愉悅感,而沒有過多的關注其他。比如,辣條不健康、不衛(wèi)生......
未知苦焉知樂!快樂和痛苦相輔相成,只有經歷過痛苦,才會珍惜快樂。林夕在《你非不快樂》這本書中對快樂追求這段寫得特別好:
如果你寄情于許冠杰所唱:“快樂,是回家往浴缸里的一浸。”擦干身后呢?那只是用肉身的享受減壓。那是一時的快感。
假若你把快樂寄托于每晚的節(jié)目,節(jié)目完畢后呢?那是一時高興。樂極不可能永遠忘形。
要是你將快樂交于愛情,以至結婚生子,那是長期替歡愉幸福賣力的豪賭,付出代價后贏了快活,萬一輸了呢?
即使你天生樂觀到對老兵生死視若無睹,總難逃幸福并非必然的現實。
的確,快樂有太多近親,開心 、放懷、高興、快活、狂喜、興奮、喜悅,在生活逼人及時行樂的大勢中,很容易令人忽略了快樂的母親,安樂。心境不能安樂,如何可保飄忽無常的快樂?
其實,快樂的天敵比近親更多,不用佛家的三毒五欲五蓋無明又長又深奧來嚇人了,這些人性帶來的,就簡稱煩惱與痛苦。從寫作的思考過程,生成長的經驗,以及我的信仰都告訴我,不面對認識痛苦,找到滅苦的方法,就只能靠逃避來享樂,依然與快樂無關。”
說白了,這本書沒有列出一千種快樂的方法,一萬個快活逍遙好去處。還沒放下心里的包袱,逍遙得到哪里去?
沒提供心靈的雞湯,湯只能補身,我不自量力試圖扮神農嘗草藥,所以選擇殘忍地把這包袱打開,理解痛苦的來源,才能為心把關,中有心無掛礙,才能讓煩惱與痛苦貶值到視而不見,才能找回快樂的生母:安樂自在。
再說白點,舉例,關于愛情,因安樂而快樂,就是做到“不錯過任何挑逗,也不為任何人等候”,“不給我的我不要,不是我的我不愛”。
我想有時候,快樂也許需要一個載體:
沒有經歷陰雨天的陰冷,不懂得晴天溫暖的快樂;
沒有經歷忙碌奔波的工作日,不懂得假期閑著無所事事的快樂;
沒有經歷寫自己不愛寫的文字,不懂得寫自己想寫的文字的快樂;
回老家看爺爺奶奶,騎著電動車穿梭在鄉(xiāng)間小道上,天空的云朵觸手可及,仿佛離天空那么近,但明明那么遠。
呆坐在老家院子里,仰望天空,風吹云動,靜靜發(fā)呆,不一會兒,云朵都散了。只留下一片蔚藍的天空,是呀!世間萬物瞬息萬變,又有什么不變呢!
02/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fā)覺
“原來你非不快樂,只有你一人未發(fā)覺”在九五年的時候,曾經在報章專欄被評為,林夕寫過最悲傷的歌詞。
倘若自己失去感受快樂的能力,那么你怎樣才會快樂。如若,自己都不快樂,又怎么把快樂帶給別人。
那么為什么,自己覺得自己不快樂,對自己要求越高,越不快樂,得過且過,反而生存得肥肥白白,我們不難發(fā)現,生活中,哪些快樂的人大多沒有什么煩惱,簡簡單單。
因為簡單,就是一種快樂。
快樂來自于心境,當你做一切事情,不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也很少為自己辯解時候,你獲得快樂的感知能力可謂是比不快樂的人多的多。
很多的不快樂來自于執(zhí)念。偏執(zhí)會把快樂演變?yōu)椴豢鞓贰1热缯f:“一個人有所熱愛某件事,本身是莫大的幸福,但是熱愛變成酷愛,就成了偏執(zhí),一旦過于偏執(zhí)就很難開心起來。”
就像我,之前太在乎能不能拿到原創(chuàng),在乎閱讀量。我把我寫作的側重點偏了,偏執(zhí)使得我,有時候熬夜寫作,有時候睡覺也在想標題,這種偏執(zhí)帶走了我的快樂。
要滅苦,先破執(zhí),不固執(zhí)于追求;不以強硬為手段,不以擁有為目標;心沒有負擔故無重,沒有掛礙,才能自由自在。所謂心事,不過一時不如己意,執(zhí)著于自己描畫的理想,一有落差,即生煩惱。
后來調整心態(tài)之后,不忘初心,回歸最初為什么開公眾號。我更注重自己生活的記錄,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因為,本身其實也就是在寫給自己看。即使,全世界沒有人為你鼓掌,也要自己為自己高聲歌唱。
特別郁悶時候,看看蘇東坡老先生在《定風波》中:“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有人遇到下雨天遍會抱怨天氣不好,其實下雨天也可以很美,不是天氣不好,而是對于心態(tài)問題,下雨天也是尋常天氣的一種,為什么因為下雨就要抱怨鬼天氣呢!
特別欣賞蘇老先生豁達的心態(tài),不在意穿林打葉的雨聲,一邊吟詠長嘯,一邊悠然地行走。因為對于他來說,無所謂風雨,無所謂天晴。
若你也遇到郁悶的事情時候,對自己說聲:“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