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原文:
?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
? 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
譯文:
? 當心中揚起念頭時,只要一察覺到此念通往欲望之路,就立刻把念頭拉回正道。
? 欲念一產生,就馬上把念頭引到正道,這就是轉禍患為福氣、起死回生的重要時刻,千萬不可以輕易錯過它。
感悟:
-01-
?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內心持有這樣的想法——儒道就是存天理滅人欲,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這樣“刻板”了。
?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佛教中的“末法時期”,佛教淪為“求名養利聞”、“求平安無災無病”乃至“求升官發財”的法門。
? 當你遠遠望向涌動的人潮,有誰不是形色匆匆、步履汲汲;又有誰能夠閑庭信步、吟嘯徐行?
? 多的是利己主義與機會主義者,少的是自我革命、日夜自勉的人。
-02-
? 「天人合一」是非常重要的哲學思想。
? 「天」是天空,也是天道、自然之道;「人」是個體、群體,也是人道。天人合一,就是要天道與人道和諧統一。
? 天道恒常深邃,因此人道要向天道靠攏。
? 用通俗的話來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個體、群體的內部的發展規律都遵循著自然規律,因此要想“人和諧”,人就要主觀選擇遵循自然規律。
? 這就是「順其自然」。
? 順其自然一定不是消極無為,而是積極地按天道行事。
? 為什么要這么說?
? 因為人的精神是脆弱的,是易被引導、易混亂的、是會矛盾的,所以它才需要有正確的引導。
-03-
? 我們常常生活在「無意識(潛意識)」之中,我們的思維、念頭常常逃脫心眼而悄悄控制我們的行為。
? 所以當你出現惡念時,你就有行惡的可能性;當你出現善念的時,你就有行善的可能性。
? 人總是在這些變動不定的可能性中做選擇。最終所有的選擇累積起來,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 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始終存在這種「可能性」,「生活」本身才符合自然的規律,生活本身也才有意義。
? 死水是養不活魚的,活水才能讓生命運行,「時刻運動」就是生活的本質。
-04-
? 變動的事物,常常給我們帶來痛苦,因為我們也必須變動,才能跟上它們的節奏。
? 這時,對待事物的態度就把我們分成不同的類型。我們呈現出的態度,就是我們內心選擇的結果。
? 起死回生、轉禍為福,都是選擇的結果。
? 用更加深邃的詞語替代「選擇」,就是覺察、覺知。
? 「覺」的背后,蘊藏著遠超我們想象的力量。
我是舟海君
若有所觸動
不妨留下你的足跡~
我們一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