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總是反反復復、來來回回,在生死之間,在選擇之間,在進退之間,我們一直矛盾著。
今天又認認真真看了兩遍《朗讀者》,很喜歡第一期的主題:“遇見”。
里面董卿說了這么一段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而我看完《朗讀者》的時候,就想再告訴自己那些過去一直說的,但現在被遺忘了的文字:“其實一切遇見都是有原因的,無論遇見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熱愛,那些遺憾,都是。”
我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世間的,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只有去用心的體驗和感受。
所以,我很感謝自己能夠遇見聲音。
或許對每一個你來說,聲音稀松平常,平常到跟吃飯喝水一樣,你根本不會在意它的存在。
可對我來說,聲音就是支撐我繼續做自己的力量。
這力量,有時候硬如鋼,有時候柔如水,有時弱到好似一根針掉在地上發出的微弱的甚至都聽不到的聲音,有時它也如母愛一般溫和,有時它像父愛一樣讓我有了依靠。
我對聲音的感情,找不到一個恰當的詞匯去表達。
也許真的是大音希聲吧,因為真正的音它是沒有聲音的。
因為聲音,我遇見了很多人,遇見了青音姐,遇見了綿羊熱線,遇見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為聲音,我遇見了很多事,遇見了簽約,遇見了大家對我的關心和陪伴。
因為聲音,我遇見了很多聲音,那些鼓勵,那些支持,那些說“你的聲音很溫暖”的聲音,也遇見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它說:“你要一直做那個最真的自己,一直要善良,一直要心懷美好,一定要堅持做自己。”
因為聲音,我遇見了自己,遇見了那個最初只為家人而活的乖乖女,乖到從不跟朋友去玩,從不知道自己長大了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因為遇見聲音,我開始閱讀更多的文字,開始寫下自己的心情,感受更多內在的情感體驗。
總覺得聲音是走進我心里的,和我的血液是相連的,它比媽媽更了解我,比朋友更體貼我,比自己更懂自己。
記得最初做電臺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哪怕最后沒有一個聽眾,哪怕你只是說給自己聽,那你也要用心地感動自己,否則就別做。
到現在,到今天,越發的感受到聲音帶給我的力量。
每一次不被理解的時候,每一次被斥責的時候,每一次被傷害的時候,每一次無助的時候,因為它,讓我的心一次次變得柔軟,一次次讓冷到窒息的溫度再回升,讓那個漸漸被熄滅的光再一次發光發亮發熱。
所以,還好有聲音的陪伴,讓我不再孤單,讓我依舊做自己。
我想,無論過去還是現在,聲音就像一面鏡子,專屬于我的。
我想,哪怕生命走到盡頭,只要有聲音在,我也不會害怕,不會孤單,反而會很幸福吧。
就像莫扎特在臨終前的幾小時,還在聽著《魔笛》,感受著音樂的律動,數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聲音,感謝你讓我遇見了你。
謝謝你,帶給我的溫暖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