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廈門,就不得不提到那所被譽為“中國最美大學之一”的廈門大學。況且,傳說中廈門大學與南普陀寺僅一墻之隔,且寺院與大學之間往來自由,常常能在校園里看見穿著僧袍的僧人。這就更讓我對這所東南名校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廈門大學自幾年前開始就限制游客進校參觀的時間。工作日的上班時間廈大閉門謝客,休息日則全天開放,并且游客只能從大南校門和群賢校門進入,進入時需要出示身份證。由于是暑假,在廈大門口排隊的大多是旅行團,很少見到如我們這般的散客。
從南普陀寺出來后,沿著思明南路走到向東走到盡頭就是廈門大學。思明南路是廈門島上的一條主干道。它大約與海岸線平行,呈西北-東南走向,從思明電影院起,北接思明北路,穿過中山路步行街,路過鴻山寺,經過華僑博物院,輕輕撩一下貓咪博物館,拐到南普陀寺門口,于廈門大學大南校門處結束。不到兩百米的一段路,車流人流都非常密集,校門口已排了長長的隊伍,都是等著進校參觀的游客。
看,這就是廈大的大南校門,很有西式風格吧。這「廈門大學」四字,可是魯迅的筆跡呢。
廈門大學占地非常大,整個校園樹木茂盛,十分清幽。大南門附近多是行政機構,暑期幾乎沒有人辦公。一路走到芙蓉湖邊,視野立即開闊起來。芙蓉湖是廈大校內有名的景點之一,湖面碧波如鏡,水光粼粼,倒映著遠山。湖岸遍植喬木和灌木,一片郁郁蔥蔥,樓宇隱于綠葉之間,果然不負“最美大學”之盛名啊。有風從湖面吹拂過來,拭去了一身暑熱,全身都變得清爽起來。
廈大校園內也有一些別具特色的老建筑,大多建于上個世紀20年代。這些老建筑既帶有西方建筑外廊式樣的風格,又極具閩南式大屋頂的地方特色,以斜屋面、紅瓦、拱門、圓柱、連廊、大臺階為基本特征兩種風格巧妙結合,既獨特又新奇,成為了廈大的建筑特色。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上了年紀的老樓拍出來也特別好看。
廈大另一個讓我驚嘆的地方就是芙蓉隧道。芙蓉隧道位于廈大校園內,西起芙蓉餐廳,沿途穿越獅山,東至廈大學生公寓門口,全長一千余米。隧道兩側的墻上畫滿了涂鴉,風格各異,流派紛呈,是中國最長的涂鴉隧道,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光,被稱為中國最文藝的隧道,也成了廈大主要景點之一。
隧道內人流量很大,但卻并不悶熱。一來可能是因為位于山底,暑氣難以進入;二來則是校方在隧道頂安裝了幾部巨大的換氣機,使得整個隧道空氣得以流通。
據說最早出現在芙蓉隧道兩側的涂鴉是廈大學生自發所繪,而校方對此并未加以制止,反而將隧道內的照明由原來的大盞白熾燈更換為現在的橘黃射燈,使得涂鴉的色彩更為鮮艷。游客們紛紛在涂鴉前合影,隨手一拍都很好看呀。
從芙蓉隧道東邊出來,就是廈大學生公寓。學生公寓往東,是有名的曾厝垵。而南邊,則是浩瀚無垠的大海。恰逢臺風來臨前夕,站在海邊,海風勁猛,吹得人睜不開眼。
在這里讀書的學生真幸福啊,每天都能看到如此美景。而我,今生注定只是個過客。
愿來生能做芙蓉湖里的一尾游魚,朝迎彩霞,暮送落日,日日夜夜,游弋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