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小心借用了明天的十幾分鐘)思路很是混亂,昨晚在睡意朦朧中上了火車,但內心歡喜,因為終于在假日尾巴再一次回了趟家。
圖片發自簡書App
智力有高低之分,學習質量也有高低之分;
成功學習方法卻有用腦地低智學習和高智學習。
結合自己,積累經驗;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跟風去吧!
經驗可以復制,卻要用腦整合去粘貼;
做成功的思考者,不做經驗的搬運工!
以上是在我晨讀公眾號的美好晨讀分享《經驗的疆界》后寫下的留言,不同以往的是,我在火車上迷糊睜著眼看完的文章寫完的留言。
退出微信界面才發現的未接來電,再次接通時,聽著對方的熟悉的聲音語速略快,但我感受到我被需要。
只恨廣州到深圳這段路程,火車竟“哐當哐當”以“龜速”行駛,甚至昨晚還“晚點”在先――榮升姑姑的喜悅和對新生兒的好奇讓我很是焦急,甚至在想為何不提前一兩天回家?
雖然到現在我還沒成長為“出得了廳堂,入得了廚房”的等級,去醫院探視感覺就只要干著急的份,但經過今天我感覺我至少進行了一次“低智學習”――家人的電話“傳達”,我進行行為的“復制”然后“粘貼”為成品,只怪自己育兒零經驗!
但經驗也是需要積累的,假如總在不擅長的領域畏首畏尾,何來“高智學習”?這種多嘗試的好奇其實也在為后續學習打基礎。
始終認為高智商與我無緣,有時會與其他人聊天不再在同一個頻道。希望高智商的人跟我打交道不會太累,讓我繼續感受這種“被需要”。
晚安前寄語:
也許長大之后不再像年少時那樣歡聲笑語,成家之后不再像求學那時簡簡單單,但永遠不會變的是盼著家人凡事順利,不希望變的是那段互相“嫌棄”對方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