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榮強
三生有幸,是中國老話兒。形容極為難得的好機遇,在結識新朋友時說的客氣話。
這老話來自佛教。佛教是外來的,從漢代傳入中國算起,已經超過2000年。而且,佛教經過改造融合,加上地球上信佛教的人以華人為最多,故它也稱得上國粹了。
佛教詞語
據梁啟超先生統計,日本人所編的《佛教大辭典》共收佛教用語“三萬五千余語”。趙樸初先生曾說:“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的成份?!绻嬉獜氐邹饤壏鸾涛幕脑?,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大量源于佛教詞匯被掛在嘴邊,可許多人并不知道這一事實。完全音譯的詞,比如:佛、禪、塔、魔、剎那、羅漢、菩薩,等等,你可能知道與佛教有關。還有半音半意譯的詞,比如:魔鬼、禪師、尼姑、佛典、塔林,等等,你也知道與佛教有關??墒且韵峦耆庾g的詞,比如:吉祥、平等、信心、知識、法寶、世界、方便、解脫、煩惱、悲觀、自覺、因果、唯心、世界,等等,這些我們日常交流完全離不開,表面與佛教無關的詞匯,其實均依佛法教義創造出來。
三生有幸這個詞語,是完全的佛教詞語。佛家所謂“三生”,指前生、今生、來生;幸,就是幸運。三生都很幸運,當然是比喻非常幸運。
三世因果
現代漢語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時間詞“過去、現在、將來”,它們并非漢語所本有,而是跟“三生”或“三世”有關的佛教外來詞語,反映了佛教“過去、現在、將來”三世因果報應之說。據說從唐朝起,就成為漢語中常用時間名詞。
佛教將世間一世因果擴至三世因果,即可解釋關于社會中同類不相應現象,將一切串聯其中,以使人產生敬畏之心,達到超自然的,向往解脫生死煩惱的心靈寄托。
人有沒有三世,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相信或者不相信。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東西就有靈魂。問題就在于,當人死了之后,靈魂去哪里了呢?如果你認為靈魂隨著肉體生命的終結而消失,你當然就不會相信三世輪回。如果你認為靈魂是不滅的,也許,你會認為有三世輪回這回事兒。
我們常常聽人說,我怎么收不到我的前世傳遞來的任何信息?他的意思就是,他根本不相信三世輪回這么一回事兒。的確,日常的體驗是沒有辦法去驗證這件事的。你只能選擇相信,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如果你要為自己深懷恐懼的靈魂找一個安身之處,那就不妨也相信一下吧。雖然,我并不相信。
因果律
不過,我對客觀世界的因果律,倒是深信不疑,而且對人的一生之內,前后的事件與行為之間有因果關系,也是深信不疑的。
西方哲學史上,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絕大數哲學家,都相信因果律的客觀存在。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有時間次序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誠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之意。
人生一世,有不同的努力(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命運(不同的果)。俗語云:“事在人為”、“人定勝天”,即是這種因果關系的說辭。
當然,也有如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質疑因果律的客觀性。他認為,因果關系只不過是思想中的習慣性聯想,完全是人的主觀聯接。休謨的質疑,其意義在于,提醒我們不要陷于錯誤的因果,而流于詭辯。比如,你剛剛不小心放個屁,緊接著天就下起大雨。雖然二者有時間次序,你卻不能聲稱大雨是你用屁打下來的。
中國也有講因果報應的文化傳統?!吨芤住だぁの难浴罚骸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敝腥A民族是一個重家庭、敬祖先的一個民族,大都相信祖上積德行善,即可福蔭后輩,如果祖上作惡多端,當然就會禍害子孫。注意,這里講祖上與自己,以及自己與后代的因果關系,不同于佛教講自身的三世因果,也不是完全與直接的因果關系。
工具價值
三世因果說的工具價值是什么?它給我們思考問題提供了一個時間的維度。在我的鉆石法則口才理論體系當中,立題有三種類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把它們放在時間軸上來看,是什么問的是現在,為什么問的是過去,怎么辦問的是將來。
我常常提醒學生,可用“過去、現在、將來”分成三點,來發表即興講話。比如,一個老板在客戶團拜會上演講,可以說:第一,感謝各位過去對我們的大力支持。第二,現在我們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第三,希望將來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
又比如,一位大學商學院院長在MBA總裁班畢業酒會上致辭,可以說:第一,感謝各位學員過去對我們學校的信任,對老師的尊重。第二,祝賀各位童鞋,今天順利完成學業以優異成績畢業。第三,希望各位同學,以后?;貙W??纯?。
再比如,一位大學生在畢業實習歡送會上講話,可以說:第一,回顧過去實習期間的收獲。第二,分享現在的感動與興奮。第三,展望對未來的希望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