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部電影相識,是在一位友人的極力推薦下。在這之前,沒有讀過原創小說,也沒有看過張嘉佳的文字。先看到它的預告片時,就對它的上映異常的期待;繼而看到張嘉佳那些經典語錄時,感覺就像是在沙漠里找到了綠洲。
影片圍繞著電臺講述著一個個故事。電臺。聲音。配音。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你。
時隔三年,如今你已為人父。記得當時你說你會在30歲后再考慮結婚,奈何世事無常,你竟比我先體驗了為人父母的滋味。配音一直是你的夢想。無論是劇本搭戲,還是做主播,你聲音的可塑性都非常好。你有很多很多的粉絲。那個時候你每天下班都會和他們互動,還會教他們配音的技巧。我也是你的粉絲。我還建議過你,這么好聽的聲音要不干脆發展成主業吧,只在網站里配音真是屈才了。可你說這一行不好走,還是現實點,就把它當做愛好吧。是的,我們都抵抗不過現實,很多時候都是屈服于它。我們的愛情最終也輸給了現實。雖然路過了你,但卻要謝謝你,因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時,我把全盛的我都活過”。
好的電影會讓人成長,是因為除了能讓我們找到共鳴外,還能讓我們在感受完真情冷暖后開悟。
我們不是陳末,不是小容,不是幺雞,也不是豬頭,不是燕子,不是茅十八,不是荔枝。我們,是他們的綜合體。
他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我們的影子。
我們都曾是豬頭。青春里總有一個人,讓你拼盡全力地愛過。愛的沒有尊嚴,愛的不顧一切,愛的卑微到塵土里。為了可以和她電話視頻寧愿吃一個月的方便面省錢,為了想要給她一個家可以委屈自尊去挨打賺錢,為了維護她不惜和最好的朋友翻臉。你愛得很用力,很辛苦。可是在看到她的笑容時,你覺得一切都值得。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愛很傻,但這才是愛情最本真的樣子吧。可能后來的后來,你會明白“她當初對你不好就是對你好”,但是你仍感激你那樣愛過一場,仍會做著和她有關的一些事。
我們都曾是幺雞。從被他人溫暖到去溫暖他人。膽小過,軟弱過,自卑過,無助過。但總有一個人來照亮你,“他給了你一把傘,撐住你傾盆撒落的孤單”。你想要為了他變成更好的人。你變得勇敢,在他被誤解的時候為他出頭;你變得堅強,隱忍著自己對他的感情去成全他和別人。你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他,真摯而純粹。你不會再不自信,因為你懂得了“幺雞雖是麻將牌里最小的一張,但是沒有它,胡不了十三幺”。這個讓你學會成長的人,即使是路過,你也很知足。
我們都曾是陳末。道理總是勸別人管用,到了自己身上卻一團糟。“你愛默默傾聽全世界,全世界誰傾聽你”。都說陳末是深情而孤獨的。是,深情的人最是孤獨,也最習慣偽裝自己。裝作滿不在乎、裝作很渾很自暴自棄,但其實這些只是你厚厚的外殼。“你不是不傷不痛不難過,你只是不美不好都不說;你好像沒心沒肺話很多,你只是不滿不足都不說”。小容被詐騙后,陳末開著自己的車撞向她的車時,我想那個瞬間大部分觀眾是不理解的。用這樣賠償金的方式給她50萬,用只有自己懂的方式。不斷地有人從你孤獨的世界路過,你也不斷地思考著人生的定義。
我們都曾是荔枝,真實率直,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會勇敢說愛,享受著一點一滴最平淡的幸福;我們都曾是燕子,愛過最讓你感動的人,也辜負過對你最好的人;我們都曾是茅十八,看似害羞靦腆不善言辭,卻會花所有心思去經營一份感情,用最單純簡單的辦法保護最愛的人;我們都曾是小容,擁有過旁人羨慕刻骨銘心的愛情,卻最終不得不活成很現實的樣子。
電影里最讓我淚奔的,除了豬頭追車和所有電器里響起茅十八留給荔枝的聲音外,就是全城的雙閃和燈光為陳末亮起的那一段。也許是一個孤獨到骨子里的人突然間袒露了自己的心聲,人們覺得很難能可貴;也許是人們聽完幺雞默默為陳末所做的一切,被這樣一個愛的故事所觸動;也許,更多的是每個人都在陳末低沉落寞的訴說里感受到了共鳴,想到了或同樣孤獨或為愛付出的自己,才都亮起那些燈光。總之,看到全城不同的燈光閃爍的那一刻,眼淚打濕了心底。
影片的最后,陳末的媽媽說在等他的兒子回家吃飯。她說她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媳婦。這句話從一個把洗衣粉熬進粥里的病人嘴里說出來,可能我們第一反應會覺得她糊涂。但其實看似糊涂的人,卻活得最明白。我很羨慕那些得了老年癡呆或是健忘癥的人,總覺得這是老天賞予的一種眷顧。因為他們并不是什么都不記得,而是只記住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和事。
我想,路過的人多了,我們自然會只記住重要的人;我想,路過的人多了,我們自然會感謝每一場相遇。
如果說在這之前還對生活里路過的人有些許遺憾,那么看完影片后,只剩下感謝。影片里的四首歌都很喜歡,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不說》中,“人說心如刀割,鉆石要琢磨”。璀璨的鉆石,是雕琢和打磨出來的。而那些讓你心如刀割般的錯過、分離、遺憾、失去,都是在幫你修成正果。所以,“感謝那些人擦過刮過,生活才有更美輪廓。”
謝謝《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謝謝你,讓我從你的全世界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