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茶,
? ? ? ? ? ? ? ? ? 香葉,嫩芽,
? ? ? ? ? ? ? ? 慕詩客,愛僧家,
? ? ? ? ? ? ?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 ? ? ? ?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 ? ? ?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 ?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 ? ? ?
? ? ? ? ? ? 唐代詩人元稹的一首著名的寶塔詩《茶》。別致雋永,行文酣暢。以茶為主題,茶的本性,香味,形狀及品飲,說茶味美、形美、性美,這世間美物詩人愛它,僧人愛它,書茶同門,禪茶一味。?
?
? ? ? ?
? ? ? ? 品茶,就是為了品一盞純粹,一盞美好,一盞慈悲,我們就在茶的安靜,茶的濕潤里,從容不驚的老去……
? ? ? ? 唐初詩人盧仝有一首《七碗茶歌》,完美地展示了飲茶對人生理與精神的雙重作用過程。
? ? ? ? 一碗喉吻潤,
? ? ? ? 兩碗破孤悶。
? ? ? ?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 ? ? ?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 ? ? ?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 ? ? ?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 ? ? ?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 ?
? ? ? ? 好一句“乘此清風欲歸去……”
? ? ? ? 好茶,力透臟腑?!肮聬灐焙蝸??乃“平生不平事”集來。孤悶既破,自當遣去。從何而去?化為輕汗,自毛孔散去。此時由心理回到生理,身心俱得調治,渾身清爽,清風自來。
? ? ? 喝茶,養身,養心。迄今為止,這是描達以茶“雙養”最完美,最精彩的詩。喝茶的境界達到如此,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都是一個“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 ? ? ?
? ? ? ? ? 飲酒是自欺,自醉,品茶則是自醒、自解。
? ? ? 世間之人,多半戀酒,認為一切煩惱之事,可以一碗喝下,卻不知酒入愁腸愁更愁,醉后傷身更傷心。而飲茶則可清神,幾盞淡茶,似玉液瓊漿,品后煩惱自消。
? ? ? 真正的好茶,來自深山,沒有塵埃,只染云霧和清露。真正的好壺,卻是久埋的塵泥和水調制而成,被時光炙烤,再經過歲月的打磨?!耙粔状徊琛保环N壸只泡一個品種茶,時間久了,茶的味道沁入壸中,哪怕你加入的清水,倒出來也有了淡淡的茶的味芬芳。浮華被關在門外,時光被沉淀在了壸中,一壺一茶,守住了自己的光陰,細水長流。
? ? ? ? 品茶的人,則是深遂純凈之人,在一杯清澈的水中,禁得起世間的誘惑。任憑世間風煙彌漫,只在一盞茶的柔情里,細數光陰的淡定。
? ? ?
? ? ?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 ? ? 世間總是有太多的繁華,撩撥我們本來就不平和的心境。
? ? ? ? 倘若浮躁或是疲憊了,必定會有一個嫻靜的可以喝茶的地方,將你我收留。
? ? ? ? 也許,我們不懂陸羽《茶經》里那許多的茶文化,不懂各種茶所隱藏的玄妙,也不懂壺中的日月,但只需要品一盞適合自己口味的茶,不為風雅,只為清心。
? ? ? ? 再捧讀皎然的詩,不是所有人都懂其間的詩韻,但是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份平實簡樸的意境。當世人都以為禪意高深莫測時,其實禪就是一日三餐,是野徑的小草,是籬院的菊花,是一聲犬呔,是幾戶農家。
? ? ? ?
? ? ? ? 有一個禪宗公案?!吨冈落洝份d:唐代趙州觀音寺高僧從諗禪師,人稱“趙州古佛”。一日,禪師問新來求道的僧人,“你以前來過嗎?”來人答:“沒有來過”。禪師說:“吃茶去!”然后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以前來過嗎”?僧人答:“我曾經來過”。禪師說“吃茶去”!這時帶兩個僧人過來的院主好奇地問:“為什么到過這里和沒到過這里的人你都要讓他們吃茶去呢”?禪師對他道:“院主”!院主隨聲答應,禪師說:“吃茶去”!
? ? ? “三字禪茶意,和風送邇遐”。參透三字意,彼茶即此茶。
? ? ? 走,吃茶去!大家各自了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