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道士,他收藏了上千張繭紙,欲寫一本秘笈。忽而一夜雷電交加,暴雨來襲,那上千張繭紙被雷火焚毀,道士嚇慘了。第二日看時,卻發現繭紙完好,但紙上隱隱出現黑灰色線跡,細如發絲,宛若用毛筆所畫的龍蛇形象。
《水滸傳》《紅樓夢》寫事情,真的如那道士被雷火所焚之繭紙,整體宛然,而行跡四布,筆走龍蛇,卻蘊藏雷電暴雨,交叉糾纏,事跡斑斑。
話說潘金蓮自從勾搭武松失敗后,一腔欲火無處發泄,差點憋死,在即將焚毀的那一刻,小窗下,轉來了西門大官人。一棍子打在頭上,也把西門大官人打在了自己的床上。一棍子打來了一碗砒霜,吃藥的人叫武大郎。
武大郎一命嗚呼,去了黃泉,半夜風來,露出頭給弟弟武二訴說冤情。
那一日,武松歸來,潘金蓮哭了。
她本來在歡笑,濃妝艷抹,正跟西門慶在樓上翻云覆雨,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沒想到武松推門進來,時光霎時變短了——
聽得武松叫聲“武二歸來了”,慌忙去面盆里洗落了脂粉,拔去了首飾釵環,蓬松挽了個髟角(上髟下角,這個字查不出來,《水滸》中卻到處有這個字,應該是一種發型)兒,脫去了紅裙繡襖,旋穿上孝裙孝衫,方從樓上哽哽咽咽假哭下來。武松道:“嫂嫂,且住,休哭!”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由笑變哭,本來就是一件難事,除非高級的演員,不然很難表現,潘大師頃刻之間,由歡笑變哭,真正的良心演技。你看她聽見武松回來,一番忙亂,卻井井有序,卸妝、變發型、換衣,然后才“哭”,而且哽哽咽咽。
哭這件事情,也有雄雌。情發乎中,無奈之時,放聲大哭,蒼蒼茫茫的英雄凄涼之意,世間任何樂聲無法表現的,難以描繪的,這是雄哭。用袖子半掩臉龐,聲音哼哼唧唧像蚊子叫,流下的眼淚都是有目的的,要么引起同情挑撥是非,要么遮掩行跡支吾其詞的,這是雌哭。此類雌哭,真的很煩人。但有些哭確實挺有作用的,比如男女朋友吵架,女孩的超級武器就是哭,女孩一哭,男的大都會心軟,會哄她,這時候,兩人之間無論有什么齟齬,都風消云散。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觀察可知,只要開始下雨,風一般都會停了。
妙的是武松,他聽聞哥哥死訊,自己不哭也就算了,反倒勸嫂嫂“休哭”,這不是太薄情寡義了么?
不然,是因為他沒到哭的時候,他勸潘嫂嫂別哭,是有話要問:我哥哥啥時候死的?醫生有開死亡證明說是啥病么?吃的誰的藥?
然后,潘嫂嫂淚流滿面,一邊哭一邊說:
“你哥哥自從你轉背一二十日,猛可的害急心疼起來,病了八九日,求神問卜,甚么藥不吃過。醫治不得,死了,撇得我好苦。”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潘大師哭著撒謊,真的很好玩,武松走了一二十日,她也是一二十日,無日不日,心疼西門慶的腎,為西門大官人哭三聲!“甚么藥不吃過”,這句話是真正的實話,武大確實甚么藥都吃了,包括砒霜都吃了,可就是死了呀。撇下潘大師,果然好苦好苦,苦得讓人心疼,因為西門大官人號稱“潘驢鄧小閑”,驢啊,驢啊,潘嫂嫂承受著一個驢的家伙,苦苦承受了一二十日,再加上八九日,八九日之后還有好多日,可不是“好苦”么?
一般人,聽聞親人死訊,第一件事是傷心流淚,武松偏不,他等嫂嫂哭夠了,點起燈燭,鋪設酒肴,等到半夜三更,翻身拜起哥哥的英靈來,先許了個愿,對著空氣說哥哥你要給我托夢呀,然后奠酒燒紙,“便放聲大哭”,“哭得兩邊鄰舍,無不恓惶。”
武松哭,當大聲音,一聲呼號,天地變色,四鄰恓惶。而此時,潘嫂嫂也在里面“假哭”,只聞其聲,卻無人恓惶。
我不知有多少人參加過農村那種葬禮,那跪滿一地的孝子,哭得還沒潘金蓮“假”,潘金蓮至少是自愿的假哭。但現在的喪禮卻是按部就班,井井有條的哭,需要受人擺布,有專人如婚禮上的司儀一般,大聲喊:孝子,哭!然后才是一片哀聲。何時該哭何時不哭,何時大聲哭何時小聲哭,都不由哭的人做主。
哭,是個技術活。喪哭,更是講究技巧。據說孝女們哭的時候嘴里必須說話,所以你可以聽見震動天地的哭聲,夾雜著嗚哩哇啦的說話聲。我從小到大參加過的喪事不少,總結了一下,這種哭時說話的特點,基本上就是表達惋惜、埋怨、哀悼的話語。比如一邊哭一邊說:“你怎么就這么走了啊——!丟下年幼的娃娃——啊——啊——日子怎么過呀啊!你咋這么狠心啊啊啊——”。說話的內容,根據哭者的身份以及同死者之間的關系,都有不同。
當然,這些大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金圣嘆所謂之有聲無淚之哭是也。該哭的時候,比演員們還入戲快,事情一完,立即恢復出廠設置,有說有笑,一如平常。我曾參加過一個老舅爺的喪事,那時候我給他抬棺材,他家人脈極旺,孝子們跪了白花花的一片,喊哭的人一聲令下,立馬哀聲遍野,山谷里一片凄慘的回聲。等得到“可以停一下”的指令,立馬雨過天晴跪在那里說笑看手機打電話。還有一種是,一旦開聲,便制止不住,一般是死者的女兒們表現突出,哭到天愁地慘,拉都拉不住,需要多人連抬帶架才能弄走。
武大死后,武松只哭了三次,這是一次。
第二次是,拖過潘嫂嫂、綁了王婆,讓她們跪在武大靈前,英雄灑淚,做了一篇《前祭武大郎文》,文字很短,只有十六個字,如下:
拖過這婦人來,跪在靈前,喝那老狗也跪在靈前。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今日,兄弟與你報仇雪恨!”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這篇祭文,只十六個字,字字如鐵如刀,神武不可言說,卻把潘嫂嫂嚇得不輕,連哭都哭不出來了,假哭的本事早都忘得干干凈凈。然后武松開始耍流氓,一把揪著潘嫂嫂的腦袋放倒,兩只腳踏住潘嫂嫂的兩只胳膊,就像是騎在潘嫂嫂身上一樣,不知道潘嫂嫂那時候心里想什么。在很早之前,她剛遇見武松的時候,她大概幻想過這情景,但當這情景來臨,卻是那么的嚇人。
武松得寸進尺,“扯開胸脯衣裳”。這情景,潘嫂嫂也想了無數遍,那日下雪,她想進一切辦法,用盡一切套路,就想著自動把胸脯衣裳扯開袒露在武松面前,可惜沒成功。此時武松耍流氓,卻主動扯開她的胸前衣裳,嫂嫂的衣裳,卻被叔叔扯開。嫂嫂沒有害羞,也沒有快樂,而是嚇得半死,因為叔叔實在太粗暴啦,她口口聲聲嗲聲嗲氣叫了那么多次的“叔叔”,此時猙獰狠毒的可怕,他要剜她的心。
此時的潘金蓮,不知道有沒有流淚,施耐庵沒有寫。我想,她大概流淚了,那淚水,包含著太多情緒,傷心,愧疚,悔恨,驚恐,也許,還帶著一點點快樂,覺得死在武松手里,畢竟也算是一種快樂,畢竟叔叔還是扯開了她的衣裳,她夢想成真了。
可是,來不及了。
她魂歸陰世時,來陪她的,只有西門大官。他倆也許還在感激王婆的撮合,至少,世上多少情侶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多少負心漢沒做到,西門大官人做到了。只不過,是武松幫他的。
武松殺西門慶,用了刀。武松這一生,活得就是一個毒字,毒到了極點。潘金蓮其實讓人惋惜的不是她淫,是因為她毒,太毒。出軌也就罷了,偷情也就罷了,但她要殺人。武大捉奸,西門大官人雖然號稱大官人,有錢有本事,有車有房,還通著官府,超級富一代與官一代,可是他聽到武大郎踢門,嚇得躲在桌子下去了。潘金蓮卻不害怕,她對西門慶說:
“閑常時只如鳥嘴賣弄殺好拳棒!急上場時便沒些用!見個紙老虎,也嚇一交。”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你平日就知道吹牛逼,吹得自己好像武功高手一樣,這時候干嘛呢,外面這是個紙老虎,你怕什么,弄死他!
西門慶好聰明,果然開門出去,一腳踢在武大郎心窩里。潘金蓮回去再給武大郎開了一副包治百病的藥方——砒霜。
武大郎畢竟是武松的哥哥,有點優異基因,挨了一腳,吃了砒霜,還不死。潘金蓮的做法,真的是毒到極點,——
武大“哎”了一聲,道:“大嫂,吃下這藥去,肚里倒疼起來!苦呀!苦呀!倒當不得了!”這婦人便去較后扯過兩床被子來,沒頭沒臉的只顧蓋。武大叫道:“我也氣悶!”那婦人道:“太醫吩咐,教我與你發些汗,便好得快。”武大要再說時,這婦人怕他掙扎,便跳上床來,騎在武大身上,把手緊緊地按住被角,那里肯放些松寬。那武大“哎”了兩聲,喘息了一回,腸胃迸斷,嗚呼哀哉,身體動不得了!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好藥!砒霜是好藥!好發汗,發汗可不就需要兩床被子捂著嗎?好體位,潘金蓮的女上位,想想都讓人心跳!
可是,你的心敢跳么?武大的“哎”,不是叫床,是臨死的無力。有人讀《水滸傳》,說潘金蓮是追求愛情自由的先鋒,我很佩服這些人,如果追求愛情自由是這樣的追求,恐怕世上追求愛情自由的女性都進了監獄。我很愿意看到吹噓這種追求愛情自由的人去追求他的大自由。
武松也是這般,他跟潘金蓮很配,也毒。你看他做什么事,都是做到了極點,他打虎,用全力,一棍子下去,一條哨棒斷成兩截,變成了雙節棍。你看他為兄報仇,殺潘金蓮殘忍到了極點,割頭挖心,殺西門慶,殺張都監,都是那么的狠,就連殺其實對他有點意思的玉蘭,也是毫不留情。獅子搏兔用全力,武松卻是打虎殺人,殺好人殺壞人殺男人殺女人,都用全力。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沒有十二分的狠心毒心,根本下不了手。
可笑的是西門大官人。他自從聽了潘金蓮的教唆,一腳踢在武大郎心窩里,把武大郎一個本來就像殘廢的人踢成了真殘廢。武松找他報仇,他來了一個“兄終弟及”的方法,也去踢武松——
“西門慶見來得兇,便把手虛指一指,早飛起右腳來。”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你看他用的方法是一樣,他踢武大郎時,先用虛招,開了門叫一聲:“不要打!”然后自己卻一腳踢在武大郎心窩了,估計武大跌倒時還在說你這個騙子說了不要打你打我干嘛。他對武松也這樣,看見武松撲過來,先用虛招,“把手虛指一指”,然后一腳踢過去。
但他沒想到的是,他的腳,踢得了武大郎,踢不了武二郎。同樣是一虛一腳,第一次他成功了,第二次,卻連自己的頭都被割了。
那時候,西門慶和潘金蓮合體,武松把他倆的頭拴在一起,放在武大靈前,灑酒灑淚,又做了一篇祭文,《后祭武大郎文》:
又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早升天界!兄弟與你報仇,殺了奸夫和淫婦,今日就行燒化。”
——《水滸傳》第二十五回
這篇祭文也很短。卻是徹底的豪氣滄桑,因為仇報的很徹底,武松也知道,此后一生,他也徹底孤獨,不再灑淚,無處容身了。莽莽蒼蒼的幾滴淚水,灑在金蓮頭前。
那時候,潘金蓮的靈魂,早已看不見,哭不得,笑不了。嗯,估計她也不會哭,因為有西門大官人的頭陪著。好,感謝王婆撮合!!!
注:繭紙,并非蠶繭做成,而是一種構樹皮纖維制造的紙。構樹皮含有一層膠衣,且纖維純凈潔白,造成紙之后,光亮細膩,白如蠶繭、細如蠶絲,故名蠶繭紙。《事類賦》卷十五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王羲之書《蘭亭序》,用蠶繭紙,鼠須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 清郝懿行《證俗文》卷七:“若乃古之名紙有側理紙、蠶繭紙。《世說》紙似繭而澤也,王右軍書《蘭亭記》用之。案今高麗紙以綿繭造者。”也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用這種紙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