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并沒有一本關于宋詞的書,可是越是沒有,越是渴求。我討厭那些書店里盜版書籍的錯字,卻又無處可尋自己那本正版詩詞。后來,村里有了“農家書屋”,我從那里看到了《宋詞三百首》,我便借回家看。
可這并不是個好辦法,詩詞需要在生活中去慢慢品,去感悟。于是我就在假期的時間,手抄完了《宋詞三百首》,我現在還記得,我整整抄了三天,還記得那種手酸的感覺。
今日整理讀書筆記,再次翻起這本本子,心中真的是思緒萬千。也許這是我喜歡詩詞做的最瘋狂的一件事,但也是我最清醒的時候。我差的忘了自己曾經的瘋狂,可是在此翻起這稚嫩的字,也許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對許多詩詞似曾相識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高中時老師講的詩詞我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那種音韻平仄就會喚起我的記憶。我隨意忘了出處,卻依舊能借來下句,說出情感。就是那樣一種似曾相識,我可以去把握詩人的情感,詩人的心理,知道詩人的故事,對詩詞閱讀題也就簡單了。
總有人抱怨詩詞“無用”,而在高考的時候這就是最實在的用處。我曾被說讀閑書,卻在那時證明給別人看,我看的不是閑書,學來的東西總是自己的。
元夕有所夢
總有一種情感,在內心深處有了共鳴。于是詩詞也就會融入生活,生活也有了是詩的味道。我在爬上山寺是想起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挑花是盛開”,山寺的桃花因為海拔的原因開的晚。我在元宵晚上想起“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原來這天竟是如此的傷懷。
山寺桃花未開
我在每一首《青樓月》,《阮郎歸》,《烏夜啼》,《永遇樂》,《武陵春》,《聲聲慢》,《江梅引》……中遇見詞人的情懷,讀懂詞人的愁,我不是詞人,卻可以分享他們的心情,如同與知心的朋友對話,學習前人的詩,也學習她們的經驗。
有一天如果還不知到詩詞對自己的影響,那就繼續讀,讀到自己有了感悟的時候也便懂了。我告訴自己詩酒趁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