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說:“我們不快樂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如何安靜地待在房里,心平氣和地與自己相處。”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有些路,只能一個人前行。
有時候隨波逐流,刻意裝作很很合群的樣子真的很累,還不如獨來獨往活得更輕松。
一個人只有靜下心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低質(zhì)量的社交,不如高質(zhì)量的獨處。獨來獨往,是我們成長的必修課,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人完全沒必要去讓自己顯得那么合群,也沒必要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社交上。活得高級的人,不會順從大流,而是有自己的見解與思想。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真正厲害的人,一定懂得要學會獨處的重要性。他們會在屬于自己的獨處的空間里通過反思自己來提升自己。
真正厲害的人,都喜歡獨來獨往。
對于獨來獨往的性格,會被很多人誤解為不好的性格,這其實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
真正厲害的人都有獨來獨往的能力,他們無所畏懼,在獨處中享受安靜的時光。他們不會刻意地去偽裝自己,刻意的裝作合群的樣子。而是活出了自己的個性,更好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其實,獨來獨往并不是孤獨,并不是沒有朋友,他們只是不想讓垃圾社交打擾了自己的生活。而是騰出時間去思考,自我調(diào)整,遇事的時候也更加冷靜和理智。
他們不屑于在所謂的合群中,尋找讓自己的存在感,他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所以從來都是看質(zhì)量而不是數(shù)量。
道不同,不相為謀。若是三觀不同,若是追求的東西不同,那便沒有什么理由可以讓他們與之為伍了。他們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足夠的豐富,足夠的強大,不需要在人群中證明自己。
獨來獨往的人,常有過人之處。
獨來獨往,是一種生活習慣。喜歡獨來獨往的人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能夠在紛擾的中保持著自己的心性。
獨來獨往的人,往往都很厲害。你看他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而其實他的內(nèi)心世界比任何人都強大而豐盈。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思想,尤其是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他們能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無論別人怎么說,怎么做,他都不為所動,自己始終清楚自己的方向,一直前進,不放棄,不懷疑,不服輸。
他會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之上,拒絕低質(zhì)量的社交活動。有時候真的挺佩服他們的,活的通透明白,不用為了所謂的社交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寄語:遠離垃圾社交,合不合群沒關(guān)系。
當你不被生活推著向前走的時候,才有可能睿智的思考。所以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升值期。
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就說過:人們獨處時更容易有新的想法。當你學會獨處時,就能夠從平凡中看出獨特,在嘈雜中感受寧靜。
其實,“合群”與“不合群”,從來都沒有什么好與壞的區(qū)分。獨來獨往的人懂得“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不刻意“合群”
自古圣賢皆寂寞,真正厲害的人,都不太合群。獨來獨往不是不合群,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能力。這樣可以給自己留一些時間獨處,審視自我,好好想想自己想要什么?
選擇獨處,遠離那些世俗的紛擾,并不是孤單,僅僅是心里踏實。對于那些融不進的圈子,就沒有必要強迫自己去合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