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不斷的接收各種知識、參與各種學習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是為什么呢?
1.學的太多
沒有篩選性的學習會讓我們每天不斷的接收知識卻無法吸收,就好像快遞員一樣,這些快遞還沒有送到又來了下一批快遞,應對接二連三的大批量知識襲來,我們如何從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獲得更快的成長?
不如嘗試篩選日常接收到的知識吧,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然后再對精華反復學習、反復消化,這樣有針對性的消化知識會幫我們更好的吸收內化~(我前兩個月花了很多錢報了很多班,后來發現根本學不過來,不如專一的學習貓叔和拆書幫的知識吧,哈哈)
2.“我不聽”和“我做不到”
長期的學習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一種迷之自信,針對于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第一反映就是“我不聽我不聽,你說的一定不對”,就像我媽經常被各種保健活動所欺騙,花了很多錢買了一些治療“免疫力”的藥物,當我跟她講道理時,就把問題上升到“你質疑我的權威”的問題上了,每次都讓我無言以對。然而這種帶有偏見的做法,并不會促使我們成長,反而會極大地局限自己的視野。當我們總是在不斷選擇自己熟悉的東西、認同自己已有的觀點,長期就會固步自封,很難取得進步,也沒有辦法帶來改變。
還有一種很可笑的做法,就是對事情過早的判斷,認為自己肯定做不到,自己給自己加了一系列困難讓事情看起來非常難辦。
這種“我不聽”和“我做不到”都是一種消極過濾,會讓我們遺失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識。如何才能克服呢?《知道做到》這本書提出了一個“綠燈思維”: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在提出或者反駁一個觀點前,先站在對方的立場看看有什么可取之處,不要過早地拒絕大部分信息。不如嘗試在知識的海洋里肆意航行吧~
3.跟進、跟進、跟進!
任何一個知識光學習而沒有跟進都會慢慢被遺忘,就比如從小到大學的那么多英語單詞,最后能夠說出來的依舊是小時候老師強迫背誦的簡單詞組。
如果想真正記住一個知識,不如采用七天記憶法來反復記憶、消化,畢竟我們好容易學習的知識,并不是用來遺忘的~
當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無限的,在跟進的路上,不如拉上一群小伙伴共同監督、共同進步吧,有了同伴的成長路才會不孤單,也會走的更遠~在這里我想起了我們貓群三班D組的小伙伴們,每天被你們督促著打卡、寫晨讀的我真的好幸福,我們要一起努力、一起成長,說好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