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官方的史書記載中,帝皇的出生總會伴隨著一些奇異的現象,官方術語叫做“圣瑞”。如漢高祖劉邦,他的父親劉太公原本只是個普通的農民,《史記》中卻要偏偏編出一套劉媼“夢與神遇”感應生子的神奇故事。
《明朝那些事兒》中,當年明月也曾經引用《明實錄》中朱元璋的出生現象來諷刺這種現象。
“大凡皇帝出世,后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比如刮風啊,下暴雨啊冒香氣啊,天上星星閃啊,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屋中出現異光,以至于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
這也怪不得明代史官絞盡腦汁,編出一個在現代人看來不靠譜的故事來糊弄百姓,而是在古代有一套帝王繼位的理論,皇帝只有符合了這個理論,才會被看成是正統的合法的,這就是“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說有兩個很重要的觀點。
第一,“五德終始”說認為國家的興亡,個人的禍福都會有貞祥或妖孽之類的“前識”顯現,因為人與天是相通的,天會通過自然的變化、奇異現象的發生,將自己的意志表達出來。
其次,用陰陽五行的變化來解釋歷史的變遷和發展,“...有終始五德,言土德從所不勝,木德繼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認為每個朝代都代表了一種德行,依次替代。
在科技尚不發達的古代,人類還無法完全認識自然界的一些奇異現象,充滿著敬畏感。于是統治者們便利用民眾這個心理,用“五德終始”說這種帶有宗教神學性質的理論為自己的政權進行合法性論證。
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除了為自己選定皇帝的稱號以后,第二件事情就是召集大臣,來推論秦朝主何德,“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秦始皇之后的朝代和帝皇也沿用了“五行終始”說來推演政權合法性依據。
不過《明實錄》中朱元璋出生的“奇瑞”和以往朝代的又有不同的地方。
首先,朱元璋并不是“五德終始”說的信奉者。農民出身,靠起義推元朝的朱元璋深刻理解到,王朝的興盛并不在于冥冥中的天意,而在于吏治和人心。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下令作《大明集禮》,“將天皇、太乙、六天、五帝之類,盡行革除”,將帶有封建神學性質的神話人物盡皆廢除,就更不用說是“五德終始”說了。
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后,對自己的農民出身并不掩飾,經常自稱是“淮右布衣”。龍鳳九年(1363年},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曾經自撰《朱氏世德碑文》清楚交代自己的身世。
先祖營家泗州,置田產,及卒,家道日替...先考君娶陳氏,泗州人,長重四公生盱胎,次重六公,重七公皆生于五河。某(朱元璋)共季也,先遷鐘離,后戊辰而生。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后,由李善長手寫,危素潤色,朱元璋擬定的《皇陵碑》再次提到了自己的身世。
皇考有四子,長史諱某,生于津律鎮...皇考五十,居鐘離之東鄉,而朕生焉。
無論是當皇帝之前還是之后,朱元璋都沒有提到他出生時有“圣瑞”存在。現在能找到最早記載“圣瑞”的文本,出現在永樂三年朱棣撰寫的《孝陵神功圣德碑》中,“初皇祖妣淳皇后,夢神饋藥如丸,燁燁有光,吞之,既覺異味香襲體,遂娠皇考。及誕之夕,有光燭天”。
到后來《明實錄》中,關于圣瑞的描寫更為生動,還將朱元璋寫成了顓頊的后代。
其先帝,顓頊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時子孫去邑,為朱氏...母太后陳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時,太后常夢一黃冠自西北來,至舍南麥場,取白藥一丸置太后掌中,有光起,視之,漸長,黃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覺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氣。明日上生,紅光滿室...自后,夜數有光,鄰里遙見,驚以為火,皆奔救。至,則無有,人咸異之。
在這個描述中,朱元璋不僅成了顓頊的后人,在他母親懷孕時,還有一個戴著黃冠的神仙贈藥。等到朱元璋出生時更是紅光滿屋,讓鄰居們都認為他們家著火了,趕來救火時卻發現一切如常,不由感覺到奇異。
因此朱元璋在世時,對自己的身世并沒有像之前的帝皇一樣對個人的經歷進行杜撰或者神化。朱元璋“圣瑞”的出現是到了他去世以后,尤其是在朱棣永樂朝。朱棣由于得位不正,出于自身的利益,除了編造自己由馬皇后親生,刪除建文帝的相關記載外,也極力編撰此類神話,以維護明朝統治的合法性。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在編撰朱元璋的出生圣瑞現象時,永樂朝的文官們還借鑒了北方民族“感光誕子”的傳說以及宋元時期史官們對其的繼承和發展,這個“借鑒”甚至到了赤裸裸抄襲的地步。
如《舊五代史》梁書中記載梁太祖朱晃的出生,“是夕,所居廬舍之上,有赤氣上騰,里人望之,皆驚奔而來,曰朱家火發矣,及至廬舍儼然”,和《明實錄》中描述的朱元璋出生時的現象簡直如出一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朱晃也是姓朱的原因,明朝的文官們在編撰異象時便直接嫁接到了朱元璋的身上。
綜上,我們大體可以了解,朱元璋在世時其實并無意神化自己的出生和身世,而是始終以“淮右布衣”的身體昭示于世人面前。但到了永樂朝,朱棣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主要依據“五德終始”說和宋元時期從北方傳入的“感光誕子"傳說對朱元璋的身世進行了重新編撰。到官方文本《《孝陵神功圣德碑》和《明太祖實錄》形成并流傳開來以后,加上民間的演繹,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朱元璋“火德圣瑞”的文獻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