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書籍:《讓大腦自由:釋放天賦的12條定律》 [美] 約翰·梅迪納
作者在長期研究的基礎上,依據科學實例,深入淺出地闡釋了大腦工作機理,并提供了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大腦,進而釋放大腦潛力的具體方法,幫助讀者讓大腦更好地工作。
分享書中關于大腦的三個秘密:
1. 『運動的妙用』
研究表明,坐著的生活方式對大腦一點好處也沒有。反之,運動對大腦更有益處。
各國專家差不多嘗試了所有的智力測驗手段。但不管怎樣設定標準,答案始終唯一:與習慣不動相比,運動的生活方式會幫助人們在認知和思維靈活性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在衡量長期記憶、推理能力、注意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試中,運動愛好者也比久坐者的成績好得多。由于測試范圍較大,從本質上講,運動可以改善在學習、職場和生活中發揮作用的一系列能力。而產生這些積極變化的原因在于,運動不僅可以為大腦提供養料,還可以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分泌,這些因子直接促進了大腦中某些神經元的生長。
2. 『壓力的副作用』
經常目睹父母爭吵的孩子尿液中應激激素含量普遍較高,這讓他們敏感脆弱,難以調節自己的情緒,更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些事情上。壓力之下,大腦功能趨于紊亂,不能像正常狀態下那樣學習。
腦科專家們經過調查分析發現,壓力損害大腦的表述性記憶、思考能力、判斷力和執行功能。
生物學原理是,壓力會刺激腎上腺分泌大量的皮質醇,也叫壓力荷爾蒙。在持續的壓力作用下,皮質醇就會進入人的中樞神經系統,它會阻止幫助大腦學習的區域產生新的神經元,進而降低學習效果。在極端情況下,它甚至可以殺死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某些細胞,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
大多數人都承受著不是十分嚴重,但卻非常普遍的壓力。我們要探究壓力是如何作用于大腦,對壓力加以重視,尤其當壓力產生時,要及時疏解和調整自己。
3. 『多重感官的刺激』
讓我們不宅的一些發現研究:
001 一個多重感官體驗對大腦作用的實驗發現:在多重感官刺激環境中生活的老鼠,其大腦皮層更重且更厚;激發神經沖動傳遞的“乙酰膽堿”酶也更具活性。
002 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發現兩個規律:一個是在豐富環境中的生活經歷有助于提高學習力;另一個是即便在貧乏環境中長大的成年人,當他進入豐富的環境后,其大腦發育也能得到提高。
003 大腦的認知過程:對于信息的處理,大腦要經過感覺、路徑選擇和認知三個階段。具備多重感官體驗的豐富環境,可以幫助大腦更快地將外部信息轉換成大腦能夠識別的語言。接著,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信號分別在大腦不同的區域被處理。被激發的感官越多,它們所在區域得到鍛煉的機會就越大。最后,大腦才會合并所有信息,做出判斷。而信息越豐富,大腦的認知過程就越復雜,產生的認知模型就越多。
一個建議:想要獲得更強健的大腦,你最好走出舒適區,多到外面看看,多接受來自新鮮環境的刺激,不要窩在家里對著電腦或者抱著手機,更不要被兩點一線的生活束縛住手腳,限制了大腦的持續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