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新媒體寫作,初衷就是想讓自己養成筆耕不輟的好習慣,一個月堅持下來,我發現自己做到了,雖然耗費了我大量的精力,但是,幸好,自己堅持到了最后。
2天一篇1500字的新媒體文,對參加活動的群成員的文章進行點評,其實都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因為在碎片化的時間里要抽出一定量的時間來完成需要很強自律性的任務,那幾乎是在痛苦的掙扎中度過的。
就自己而言,工作就占去了自己一個白天的時間,晚上全職帶娃到10點后才開始有屬于自己的閑暇時間,所以,仔細數一數,在兩天的時間里,我要完成一篇文章,就只有中午午休時間和晚上10點后的短暫空閑時間,扣除吃午飯,哄娃午睡,洗澡等細碎事,我能完整不被打擾靜下心來寫作所剩的時間寥寥無幾。
可是,這就是堅持最大的困難所在,萬事開頭難,一個人要從舒適區走出來,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毅力,否則,一旦稍感不適,是很容易找到理由重新逃回舒適區的。
不過萬事總有兩面性,得到的同時,我發現自己同時也在失去一些東西。
下面說說參加這次訓練的得與失吧。
一、得到的真實成長
1.培養思考的能力
在為期一個月的寫作中,我每天對文字的思考沒有停止過。在還沒開始下定決心投入創作時,我可以每天中午睡個舒服的午覺,每晚早早就上床睡美容覺,或者聽一會歌,看一會電視,都是件愜意的事。可是,自從筆耕不輟后,我整晚整晚地難以安心入眠,今晚想著要擬怎樣的題目才更吸引人,明晚琢磨著要怎么定一篇文章的框架才有可讀性,接著就想著要如何結合實例說理才不顯枯燥,一整顆腦袋不停地思考著,精神處于緊繃的狀態。
不過,也正是有了這樣長期形成的思考力,遇到一些事情,思考問題更全面了。我一直認為,人可以懶,但是思想千萬不能偷懶,時刻保持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種無形中的進步。
在微信群里看著其他學員寫的文章,你會發現,真的是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題材,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有時,你會驚呼,原來,這個題材還可以這樣來寫,原來,別人的思想世界,還有這么有趣的事件。從別人的世界里,你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也是一種進步。
2.培養強大的毅力
其實參加這次寫作訓練,目的也是想進行自我鍛煉,培養一種堅持下去不放棄的毅力,不要做什么事總半途而廢,三分鐘熱度。
其實,在這次寫作過程中,好多次想著放棄的,因為,真的是太累了。但一想到報名時的初衷,還是在每次掙扎中不斷給自己做思想工作,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哪有那么輕松的。
在這次寫作中,我經常會想起高一時英語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No excuse!”那個時候,不管哪個同學遲到了,考試沒考好,他都不聽任何理由,每次都要拿這句話來堵我們,他說遲到了就是遲到了,沒考好就是沒考好,沒有任何理由,不要為既定事實尋找任何借口,即便聽起來并不是你的錯。
當時真的無法理解這個老師的怪誕思維,覺得這個老師怎么這么冷酷無情,可如今回想起來,真的是個真理啊。你為一個已經改不了的事實找借口,除了浪費口舌之外,你還能改變什么,這個世界,要的是結果,至于過程,你自己一個人知道就好。
所以,每次想要放棄時,我都會告訴自己,既然你已經選擇參加了這次訓練,那就不要找任何借口放棄,即便過程真的很艱難,那也是你自己選擇的,你要的是一個結果,至于過程,再難也要走下去。
所以,最終,我還是咬咬牙走到了最后,15篇文章,我沒有落下任何一篇。
3.拓寬寫作渠道
新媒體寫作一個月,我把年初開通卻沒有去經營的公眾號也運營起來,雖然閱讀量少得可憐,可是看到朋友圈里好多人的支持,還是動力十足,公眾號還是會繼續更新下去,只是,應該不會像之前更得那么頻繁了。因為,我需要改變方式,用更扎實的內容去更文比頻更卻無營養的東西來得更有看點。
簡書,是一年前開通的,只是,在本次寫作之前,簡書都是被我用來當作發泄情緒的心情記事本而已,真正想運營起來的,還是在這次訓練過程中有的想法。
在這次寫作過程的后期,我也開通了今日頭條,只是還不知道該如何運營,后期會花些時間去研究這個平臺。
二、不良體驗
說了那么多收獲,其實,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失去一些東西的,或者說是看到了自身的一些弊端吧。
1.江郎才盡的被掏空感
這樣連續一個月的知識持續輸出,我感覺自己有種江郎才盡的被掏空感。寫到最后,竟然有種腦袋一片空白的無力感,甚至,對于寫作,對于自己的寫作能力,開始出現了懷疑。
過度的寫作,急于求成,看著簡書首頁上那些大神們的文章,公眾大號那些看似輕而易舉投稿又成功的好文,都會讓我壓力頻增,輾轉難眠。而從另一個方面,也是自己能力還不夠深厚的一個赤裸裸的體現。
后來自我反思,想通了一個道理,沒有哪個成功的作家是不需要知識積累,只一味地寫寫寫依然還能靈感源源不斷的,這是不現實的,除了輸出,還需要不斷的學習,進行知識的輸入,你才能在寫作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2.沒時間輸入知識
現在的自己,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自己的心中有再多美好的設想,也只能暫且擱置。現在的時間對于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能利用多少算多少。
之前,還沒參加寫作訓練之前,雖然沒有很強的自律性,但是,我可以自由安排自己去做一些事,比如晚上睡覺前看看TED的演講,一集的時間不長,半小時內,聽聽那些世界牛人講述自己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一種很好的知識輸入。還可以看看訂閱號里各領域的文章,多角度開拓自己的思維,這也是一種很好的知識積累。
可是全身心投入寫作之后,我發現,我根本沒有剩下時間和精力去輸入知識了,每天的空余時間,除了碼字,就是在思考框架的路上。
也許,少了知識的輸入這一重要環節,也是我產生知識被掏空的感受最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只有輸入和輸出同時進行時,才能達到一種平衡。
3.時間不夠用帶來的焦躁
感覺時間不夠用也是本次寫作給自己帶來的一個體驗。
那一個月,中午不午休已成常態,晚上碼字到凌晨一兩點也是常事,就連早晨,一般上班前才會醒過來的自己,常常因為有壓力而清晨6點左右就自然蘇醒,然后開始繼續完成前一晚沒有寫完的文章。那種狀態,用走火入魔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到后期,往往一篇文章寫著寫著,就會出現時間不夠用的焦慮情緒。更可怕的是,這種情緒后來還會波及到自家無辜的娃兒。因為每天想著完成任務,然后看到交稿的時間快到了,然后看到自己娃怎么那么晚了還在玩,還不上床睡覺,想到自己文章還沒完成,于是心里一股無名火就開始噌噌噌地往上冒了,小娃兒一淘氣,自己就會怒火中燒,大聲呵斥,現在想來,也只是小孩子常有的一種狀態而已,而因為焦慮,自己把情緒擴大化了。
其實,一口氣寫下這么多,并非想抱怨什么,只是通過這次訓練,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事情總是有兩面性,看到了好的那一面,也不能忽略已經真實存在的不好的一面。
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
最后想說,從這次訓練中,我看到了自己在寫作上,還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寫作能力還不夠深厚,在寫作這條路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是,現在最重要的且應該做的事是,先充實自己,積累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輸出好文章。于我,這應該才是正確的創作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