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美卿
此文,就寫眼底所見,網上能查得的,就不贅述了。
新疆地廣景美(好看的)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有多大。在伊犁又從一位出租車司機那里知道了后一句:不到伊犁,不知新疆有多美。
事實果真如此,新疆面積160多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相當于50個臺灣,疆外多個省市總和。游遍新疆,在以前交通不便利之時,就要花費30來天。
我們此程從烏魯木齊,到魔鬼城、獨山子大峽谷、賽里木湖,還有那拉提大草原,再翻過天山,到了南疆的巴音布魯克,再過獨庫公路,回到北疆的奎屯,去看了天池,再回到烏魯木齊。不僅僅是伊犁,我們是一路都在大飽眼福。
沒到新疆,原以為新疆就是一馬平川的大草原,到了新疆才知道,新疆的三大高山——昆侖山、天山、阿爾泰山,真是不敢小覷。我們在北疆,每天十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天山總是不緊不慢地跟著我們。它蒼翠挺拔,險峻沉穩。不管是遠望還是穿越其中,都能感受到它的博大與厚重。它的線條那樣多變而優美,牲畜們在它的懷抱里那樣悠閑而自在,我們追隨它的腳步那樣流連而忘返。
水也迷人。賽里木湖,美得像個夢。湖水澄澈,靜謐,寬闊,美不勝收。這么美妙的景致,使得人們競相釋放天性,綻放自我,連平日里最古板的男同事,也要不知不覺地自拍留影。
各種規劃建設本身也是一種美。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周邊一覽無余,天山、草原、田野、莊稼、牲畜……盡收眼底。果子溝大橋,與高山融為一體,無論構造與質量,都堪稱奇跡。還有一路走過的采油機器、風力發電組、光伏電機等,分布在廣闊的土地上,氣勢不凡,難得的是先進而環保,利國利民。
導游說:要看美景,先要能吃苦。
坐車要坐個夠,這是在告訴你遠方不是那么易得。
但是坐車就嫌累,是不是顯得太膚淺?我們不能不知今日的新疆幕后有功臣。
導游很實在,為我們詳細地介紹新疆。車上掛了地圖,他從新疆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講起,說了清朝的腐敗,左宗棠的力守,再說起了新疆這些年的發展。資源的開發利用,國家給予少數民族的優待政策,還有近些年交通和治安狀況的極大改善……話語間都是驕傲:“我們新疆啊……”
這里有建設兵團。因為新疆與八個國家接壤,防守任務重,所以國家重視兵團建設。平時務農,稍有變故即為戰士。看過一些影視劇,知道剛開始,這些前輩鞠躬盡瘁,艱難創業,是共和國的功臣。兵團目前已有三代,條件大為改善,采用更先進的技術大面積種植生產,繼續為國為民勞心勞力,任勞任怨。
當然,除此之外,道路上的巡警、防疫人員,甚至各大超市里看守安檢、督促戴口罩的保安……都在為發展而穩定的新疆做貢獻。這樣,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夜晚十點半后(沒錯,新疆夏天六點多亮,十點半天黑),人們還能在街上晃悠,我們才能無憂無慮地游玩。
游玩夠,回去沖個涼,渾身干爽爽。再洗個衣服,第二天六點多起床,嗨,衣服和毛巾,已經干透。
景區外常見房車身影,私家車多得更是不可勝數,景區里一家家帶著老小,一起親密地拍照。特別是五六十歲的大媽、阿姨比較多,個個穿戴整齊,興高采烈地拍照。我還看到一群阿姨穿著大紅的少數民族服裝,在天池旁跳著民族舞;兩位少數民族大哥站在湖邊唱歌,異常投入,旁若無人。
新疆物產豐富(好吃的)
導游用各種顏色集中講解了一些物產,比如黑色的石油,白色的棉花,紫色的薰衣草……這些離我們游客似乎都太遙遠。
我們大家看著窗外風景,原野那么明凈,牛、羊、馬生活節奏那么慢。天山一直跟著我們,不緊不慢,仿佛就在眼前。
越來越多的莊稼出現在眼前。密密麻麻的還不高的玉米,導游說這是出口到臨近國家的;成片的棉花,也是矮矮的,不到二十厘米的樣子,開了白花,導游說,一個多月后就會機器采棉了。
小麥已經金黃,看樣子不久可以收割。極少能見到的哈密瓜,邊采摘邊裝箱發往外地。有一片不多面積的瓜,附近沒人看管,一顆顆成熟的果子臥倒在地,在晨光里顯得靜謐溫暖。車內人群頓時激動起來,歡呼道:停車讓我們下去吧,品嘗品嘗。導游說,你們不看遠處有人看著呢!瓜農一般任由你吃一兩個,但是你再吃就吃不下咯……
說起吃,我真要說,除了景美讓我依依不舍,好吃的也讓我流連忘返。
每天,我都要學室友買兩袋酸奶犒勞自己。這里的酸奶,味道正宗,吃起來就是酸奶最原始的味道,難怪本地人一天不吃都不行,我也來湊湊熱鬧。
好吃的干杏,是時令水果,看起來干巴巴的,但是吃起來微微甜。水果店老板說,里面的核可以咬開,核里的仁也很好吃。事實真是如此,果仁鮮鮮的,淡淡的,清爽。
還有哈密瓜。又脆又甜,水分多,皮兒薄,不連著吃兩塊都感覺這人不太正常。
不得不提新疆的西瓜。記得我們剛到的那天晚上,在電梯里遇見一位女士,拿了一塊切出來的西瓜,跟我們一起乘了幾層樓,出去之后,電梯里溢滿了香甜的氣味,引誘得我們這些乘車時間太久的旅客嚴重羨慕嫉妒恨。
后來,我們的餐桌上,經常就有西瓜出現。清甜清甜的味道,自然成熟,一啃到瓜皮的感覺,真是好滿足。
再就是烤牛肉烤羊肉串了。我們在一處農家樂見識到機器烤全羊的場景。半只羊,在烤羊機器里,轉著圈,滴著油,我們在外冒著汗,想象那美味。
每逢吃團餐,大家必念叨烤全羊。
到了烏魯木齊,我們一群人就飛快去尋。跟著有經驗的全陪導游去過癮。果然,在少數民族老板的店里,我們風卷殘云,大飽口福。連我這個胃口小的,也跟著湊熱鬧,一定要品嘗過才覺得可以。
新疆有你有我(好想的)
新疆地廣人稀,在新疆生活,之前,我總以為半年正常半年雪(有些景區只開放三個月),那么有厚雪的時間,你們肯定是窩在家里的,那多么令人神往。
所以,我好奇地問了幾個人,才知道現在的人們不是這樣。
有一位種一百畝棉花的大姐,她說有半年,就是休息的。
想想對呀,做一個普通農民,一個人種好一季莊稼,再在空閑的半年里,看好自家門,帶好自家娃兒,不是很正常嗎?
還有一個外地來開飯館的老板,說只在新疆待幾個月,然后就回內地做別的營生。
我們倒是遇見好幾個的士司機,在新疆多年了,戶口也遷到了本地,一年到頭在城市里謀生。有一個維吾爾族的小伙子,在當地古爾邦節(相當于漢人的春節)的前一天,大家都在準備熱鬧過節的晚上,他還在開出租車。我問他怎么不歇一天呢。他說:嗨,不開不行啊……
更有在獨庫開車的小伙,說起自己在獨庫公路開一個季度的車,就是旅游旺季干三個月,收入較好;別的時候就當導游,帶新疆的客人到內地去旅游,也很賺錢。
我記得我當時問他,你們在新疆會生三胎么。他說,連當地少數民族生三胎的都少見啦。自己有個丫頭,滿足啦。
接著他說,娃報了一個舞蹈班,老師要求買一雙合格的舞蹈鞋,猜猜多少錢?我們猜不上。他說,一千二哦!想想,帶一個娃,就給她把條件盡量打高分吧。
養娃先想條件,“打高分”這個詞,我記得很清楚。
獨庫公路上,不時有關卡。小伙子說,我們證件齊全,不怕查。我們自己上有老,下有小,靠能力吃飯,為啥要去鉆這個空子呢。
下車后,我看到這個據說祖籍山東、現在籍貫已經是新疆的小伙子,個子不大,渾身曬得黝黑,是很踏實的模樣。
還有,我們在新疆,一路跟著我們的地陪導游和司機,都相當辛苦。漢族導游總是說一句帶少數民族尾音的漢語——“沒辦法,養家糊口”。相處幾天,我們知道了他是內地名校畢業的,說話冷幽默,有問必答。他跟我們一些學有專長的同事交流起我們不能懂的音樂知識來,如數家珍,相當有高度。
司機一天開車十來個小時,有時遇上堵車,更是不止。
合法范圍內,都在努力工作,承擔責任,我是敬佩的。
新疆,我為什么還要提到“我”呢?因為,作為一個到新疆旅游的人,也應該有責任愛護新疆。我在我的新疆旅游系列里提到,新疆大街很干凈,馬路上有東西,會有環衛工人馬上撿走,但是我仍然看到了太多不文明的現象。比如,在獨庫公路上,沿途總有垃圾,特別是在停車人多的路邊攤和景色優美的地方。在小溪水的旁邊,在雪山下面,在小橋邊,瓜果皮、塑料包裝袋還有廢棄的口罩,想不看見都難,明明附近就有垃圾桶。還有,本來如廁條件相比前兩年改觀太多,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在特別偏遠之處,只有旱廁,可也不能隨便哦!
哎,我要說,在這文明時代,出來看美景,長見識,先要看好自己哦。
相信未來,新疆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