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淺談《弟子規》1——總敘
總敘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大家好,我是王老師。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學習《弟子規》吧!
今天我們學習——總敘。
《弟子規》,這是一本書。它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我們讀的《三字經》它就是三言韻文。每句話三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押韻,所以是“三言韻文”。弟子,可以理解為徒弟、學生。規,就是規矩、準則。合起來就是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弟子規》,它是清代的,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只不過這是清朝人對學生的要求。當然,其中的一些道理,現在依然適用 。
其實古代有很多這樣的訓誡、教育。《顏氏家訓》、《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諸葛亮《誡子書》等。
《弟子規》這本書,作者在編纂時參考了《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三字一句、兩句一韻。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百度百科)
總敘,相當于提綱、要領。概括全文的內容。四句話。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弟子規》這本書(這篇規范),講什么呢?講的是圣人對我們的教育、訓誡。圣人,指的是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思想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世界的大善之人。我們知道,孔子、孟子是圣人,外國有甘地等。圣人教育我們什么?我們人活在世上首先要學什么?——學做人。先做好人,然后談成材。做人首先要孝悌。孝,孝順父母,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悌,兄弟姐妹之間團結友愛。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了,我們做其他事才會順利,和諧。其次是“謹”,謹言慎行;“信”,遵守承諾,誠信。“泛愛眾,而親仁。”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里說的是博愛、親仁。孟子曰:“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里的意思是,我們要心胸寬闊,接受、愛護一切人。對我好的人,我尊敬、關愛他;對我不好的人,我尊敬、包容他,有可能的話也可以關愛、幫助他。雖然人和人之間有時會有矛盾、國家和國家之間也會有嫌隙(分歧),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還是要包容、大度。就像習大大說的,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親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多向圣人、智者、品德高尚的人學習。再有多余的精力,就應該好好學習。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錯誤,謝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