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3月10日,我們彩虹花集訓營的課程也正式開始了。今天的課程是“從學習參與者到分享者”,給我們分享的嘉賓是馬正文和王莉莉兩位老師!他們一個做了十年的代課老師,一個五十歲才開始學習網絡知識,他們從最初的學習參與者到今天的分享者,會帶給我們什么呢?
執著堅守
馬老師是一位有高度責任心的老師,他的經歷和故事是那么的平凡、樸素,卻又是那么的高尚、偉大!平凡人的不平凡在馬老師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做了10年的代課老師,是多么的不容易!代課老師那少得可憐的微薄的收入,艱苦的農村教學條件,是什么讓馬老師一直堅守下來?執著的信念,高尚的育人情懷,對鄉村教育的一份不舍,對鄉村娃娃的一份責任……
鐵人馬正文
參加過網絡課程助教的老師們,一定深有感觸,做一門課程的助教工作都讓我們忙得手忙腳亂!更何況是一周10多節網絡公益課程。這是以一頂十,活生生的“鐵人”啊!在驚詫的同時,更多的則是敬佩和崇拜!難怪時老師會稱贊他“他一個人做助教,撐起了南疆小胡楊課程的半邊天!”
十年磨一劍
做了十年代課老師的馬正文,他的生活簡單得很,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勾勒出馬老師十年代課日子的點點滴滴!
深度思維
教師這個職業,自古以來就是個良心活。而通過家訪,馬老師了解到孩子們不能完成學業的根本原因是家長們不讓孩子繼續求學,男孩子就讓他們早點出去打工賺錢,好補貼家用。女孩子就讓他們學習家務,早早地嫁人了!農村家長的思想觀念落后,造成了孩子們早早地綴學,也釀成了孩子們求學路上的巨大缺失。馬老師提到,就連他們班最后上大學的4名同學給他寫信,都無可奈何地說,“老師,我在大學里參加什么班人家都不要我!”多么可悲、可嘆啊!這個問題讓馬老師反思,更讓今天聽馬老師分享的我們陷入沉思。造成今天這種結果,是誰之過?我想:我們不是圣人,不能拯救世界,也無力改變世界,但是至少我們可以保持做教師的一份良知和悲憫情懷,把我們所能給予學生的傾囊相授!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良知,那份柔軟!
只管努力,收獲定在不遠處!
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只有不斷地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徹底地幫助到孩子們。做教師的注定物質生活貧窮,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個心靈富有的人!
網絡課程“大救星”
馬老師說,他們學校沒有專職的音體美老師,每一位班主任老師都要承擔很多這點專科的教學工作,但是由于不專業,所以效率低,孩子們也不愛上。自從結識互加,馬老師就果斷地把互加計劃課程引入班里的孩子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馬老師也欣喜地看到了孩子們身上發生的轉變:眼睛里有了光、臉上有了笑、嘴里有了話、喜歡學習了!網絡課程真是村小小規模學校的“大救星”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如彩虹般綻放
王莉莉老師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吧!31年扎根教育一線,50歲時接觸互加,從此就與網絡課程結下了不解之緣。已經晉完初中高級職稱的她,在網絡課程中身兼數職,同事和朋友都勸她,“你高級職稱都晉完了,還那么拼干嘛?就安安穩穩地等著退休得了!”當時他們學校和莉莉姐一起參加網絡課程的八名老師,最后只有她一個人堅持了下來。我記得莉莉姐寫過一篇文章就叫做“五十歲再出發。”年過半百又如何?只要肯學,只要肯持之以恒地學,就沒有什么能難倒我們的事!直至今天,當很多年輕的老師問莉莉姐,“我啥也不會呀?能學會參與網絡課嗎?”時,莉莉姐也總是笑笑說:“我這個年過半百的老太婆都能學會,你們有什么學不會的呢?”這無疑是給我們這些年輕人打了一針“強心劑”!
無論何時,成長都是自己的事情。與舞臺大小無關,與有沒有掌聲無關,與利益得失無關,與別人的評頭論足無關。成長需要一份坦然的心態,成長需要一份自信,只要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時間終將會在你的身上積淀出一些東西。
每天進步一點點,是一份近乎柔弱的堅強,要確定每天都比昨天更好一點,人生就能朝正確方向前進。在追求成長的道路上,你可以眼望別人,但在內心里,你只需要照亮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