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去西藏,是和溫州的一個朋友,我們當時是合伙人關系。
當年我剛從公司出來,自己代理了一個化妝品品牌,資金不足拉了一個合伙人。
我們第一次去拉薩,開拓拉薩的市場,去之前做了很充分的準備。
出發之前他先問了拉薩的溫州商會的朋友,朋友們給了好多建議,這些建議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商會的老鄉告訴他,要有充足的準備,來應付高原缺氧,如果忽視了這些準備會有生命危險。
我們買了氧氣袋一人一個,以防缺氧的時候吸氧。
當時我們剛剛起步,還舍不得坐飛機,那時候火車還沒有通車。
我們倆坐火車先到格爾木,從格爾木轉大客車,踏上了去往拉薩的路程。
我們下了火車來到格爾木,這地方我很熟悉,在公司時常來,所以我要帶著他了解一下格爾木。
格爾木是蒙古語,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又被人稱為“昆侖明珠”,因為她就坐落在昆侖山腳下。
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幅員遼闊,轄區由柴達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區兩塊互不相連、中間相隔400多公里的區域組成,是世界上轄區面積最大的城市。
距省會西寧市710KM,是青海省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
市區位于柴達木盆地中南部格爾木河沖積平原上,平均海拔2780米,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歷史上的格爾木是由六頂帳篷起家的。
1954年春天(建青藏公路以前)以前,格爾木還被寫著“噶爾穆”,當時只不過是地圖上一個名稱而已。
我們到慕生忠將軍紀念館參觀,展板上記載著這段歷史將軍的原話:“當時,格爾木空曠的原野上沒有一頂帳篷,一棵喬木,只有枯草和大漠戈壁。有的同志問我,格爾木到底在哪里?我回答說,格爾木就在你的腳下。我們的帳篷搭在哪里,哪兒就是格爾木”,于是6頂帳篷就成了格爾木市的開端。
在格爾木,轉車之前,我們又做了一些準備,一些紅景天,在茶杯里泡上。
喝紅景天的泡的水也是對付缺氧的辦法,又到八珍雞鋪買的雞腿、雞胗子、雞脖子和雞爪子等等,又買了幾個白吉饃和榨菜。
充分備足糧食以防挨餓,以前在荒涼的地方餓過,使用這次做了充分的準備。
他的老鄉告訴他,路上基本上沒有什么飯店好吃的,做的很難吃,所以盡量帶一些吃的路上吃。
我們除了帶的那些吃的又帶了好多好多礦泉水,行李沒有多少主要帶的都是吃的東西。
買完東西站在購物中心后面向南看著巍巍昆侖,在西寧我們穿著短袖來的,遠遠看著昆侖山上白雪皚皚。
神秘的昆侖山明天我們就會近距離看見你了。
劉小南 出書訓練營第五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