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于一個大學生的新聞,讓我們心痛。李文星,在一個如花般的年紀,生命卻終結在一個水塘里。
關于這個悲劇的原因,在網上有太多的評論,有人抨擊BOSS直聘平臺監管不嚴;有人質疑,作為一個985的大學生,連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有人抨擊傳銷的的囂張。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李文星都走了,不過他是不是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什么?
在找這份工作之前,李文星是有一份工作的,關于軟件方面的,他的興趣也在這方面。不過作為不是科班出身,沒有過硬技術的職場小白,工資自然是很低,就是因為工資低,所以李文星離職了。他曾給自己的母親說過自己從事的這個行業,母親不知道具體是做什么的,就只知道是關于IT技術的,做的好很快年薪能達到二三十萬,母親自然也是相信自己孩子的。
從相關的報道來看,李文星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他也曾想放棄過學業,是父母的堅持才讓他完成了自己的學業。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想很快的掙錢,掙很多的錢。但是這個事也真的是不能急的啊!人一急,心態就不穩,就會出現一個狀態就是“饑不擇食”,李文星也有感覺這個工作可能不靠譜,也懷疑過可能是傳銷,但是他說,沒辦法了,只能試一試。
多么無奈,就算知道這是個坑,也得要去試一試。他已經兩三個月沒有找到工作了,所以哪怕只有一絲的希望,他也得去試試。這背后透露出的是什么?是焦慮,而這個焦慮不僅僅是李文星自己有的。
恐怕每個大學畢業的學子,每個待業在家的人都會有這個焦慮,我能干什么?我會干什么?我又要干什么?不知道,真的是一臉懵逼的狀態。其實我也是有過這個狀態的,沒有工作,一個星期,會覺得很悠閑;兩個星期會覺得是不是該干點什么了;三個星期就會密集的投簡歷;四個星期就該很慌了吧。
沒有找到工作,焦慮的是沒有工作怎么辦?找到工作的,剛剛入職,會發現自己好像做的都是最基礎的事情,拿的也是最基礎的工資,這根本就不是自己當初的設想,離自己的目標好像差的太遠。又該焦慮自己的價值是不是沒有得到發揮,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沒有得到體現。
這種焦慮不止李文星會有,我們大家都一樣,只不過我們比他幸運一點,沒有掉進傳銷的陷阱里。
有些事真的是急不來的,比如說成功,再世俗一點就是掙錢,如果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等等各種二代。那就老老實實的掙錢,真的是一分一分的掙啊。有句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暴富”,但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還是每天都很憂慮,所以暴富的并不多,那么我們也就只能每天踏踏實實的掙錢,有朝一日,不知不覺的時候,可能你就突然發現自己成功了。
當然了,我們有時候更要面對一個現實,那就是踏實,努力了很久,還是沒有成功,這個不用驚訝,因為這個太正常了。沒有人能保證我們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這點要明確,并且牢記。
焦慮無法避免,因為我們就是在一個焦慮的時代,焦慮我們的工作,焦慮我們的職位,焦慮我們的未來,焦慮我們的孩子。幾乎是沒有什么不是我們不焦慮的,那么既然如此,在焦慮的時候,我們又能怎么辦呢?
其實焦慮有時未必不是好事,有焦慮就說明對現狀還是不滿意的,還是想要改變的,這就很好,通俗講就是,焦慮其實還是有上進心的嘛!
不過凡事過猶不及,可以焦慮,但是不能一直焦慮,否則你就沒別的事情干了啊!焦慮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做的不夠好是自己的努力還不夠,那么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了,實力才是解決一切焦慮的根本。
李文星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李文星式”焦慮還會存在于我們太多人身上,你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