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米和800米的故事
初中的時候,班里的女班長各方面都很優秀,不僅學習成績好,連體育都很出色,50米跑步永遠第一名,可謂爆發力極強。然而,到了中考必考的800米,大家都叫哇哇地跑完喊著屁股痛時,我忽然發現自己在跑后半程400米時竟然還有力氣沖刺和彎道超越他人。于是,在體育這一項目上,我唯一一次超越了優秀的女班長。在中考中,也取得了班里800米的第一名并得到了體育加分項30分的滿分。
也許,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爆發力和速度有缺陷,可是耐力還不錯。
提升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地焦慮
這段時間,參加了簡書頭牌彭小六的知識管理訓練營。小六說他為什么可以用知識變現,而我們不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比其他人學得快一步,當大家都開始一窩蜂去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他已經掌握了,所以他能利用“快”、“超前”來變現。
說實話,聽他的微課的確很累。因為講課的速度和上傳PPT的速度完全秒殺過去聽過的任何一節微課。我常常覺得吃不消,因為我是習慣一邊學習一邊記筆記的。這樣一兩次課下來,我不再聽直播了,而是等課程結束后,第二天再慢慢聽慢慢記錄。
我承認,很多時候我內心還是焦慮的。因為覺得跟不上他的速度,因為要學的東西太多,卻感覺沒有時間去好好掌握。好像別人都學得很快、行動力又超強,而自己永遠慢吞吞。
大學一個搞傳媒的同學問我,為什么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已經過了,你卻才開始要開公眾號?
我也常常在這樣的問題中反思自己,微信慢慢在年輕人中火起來的時候,我還沒有下載微信;微信公眾號開始大熱的時候我才開始使用微信;而微信公眾號的紅利期已經快過去的時候,我竟然還計劃著先寫作半年以后才開通公眾號。
簡書寫作的計劃也是如此,簡書在2013年就已經運營了,我卻到了2016年才注冊簡書,可謂后知后覺。
是的,如此“慢熱”的我是不擅長跟上時代的腳步,可是我知道,無論是簡書、微信公眾號、分答還是現在大火的網絡直播,越到后半程越注重“內容”的精彩而并非是嘩眾取寵的吆喝。
所以,別忘了當初為什么開始,為什么堅持。我選擇堅持寫作并不完全為了變現和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而是僅僅因為喜歡文字,我想要堅持下去。
某一刻,我忽然想到我的中學時代,想起那個800米和50米的故事。一下子就明朗了,是的,拼“快”和“爆發力”我是永遠不具備優勢的,我也不打算再去追逐自己不擅長的東西去打擊自己的積極性。我就拼耐力吧,為了我夢想的寫作:
1. 先去學習時間管理,讓自己的生活和業余寫作達到一個平衡。
2. 再去學習印象筆記如何使用,方便捕捉靈感和素材。
3. 投入拆書幫的籌備工作,掌握便簽讀書法。
4. 學習思維導圖,讓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5. 學習知識管理,讓自己的知識系統化。
6. 學習如何構建個人品牌,完善自我的品牌運作。
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寫作”這一個主題,而這一切都不能同時進行,而是個個擊破。千萬別為了“快”而變得焦慮。
六爺曾問過蕭秋水老師一個問題:如果他也開始做知識管理訓練營了,會不會搶了秋水老師的飯碗?
秋水老師笑答:“完全不會,你以為我比你多活那么多年是白活的嗎?你的知識訓練營和我的一定不一樣,因為我們的人生歷練不同。”
是的,哪怕是因“快速”和“超前”著稱的小六依然沒辦法因此“搶”了秋水老師的飯碗,不正是說明實力和內容才是核心,形式并不重要嗎?
所以,要找到自己的節奏,不被外在的一切干擾。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就不會常常陷入迷茫和焦慮。
是的,寫作這件事,急不來。
我不拼爆發力,我只拼耐力。